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云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阅读古诗,完成1~2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如果按前十句和后八句分为两部分,它们各写什么?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2.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将诗句所描述的画面用文字表述出来,并说说它的妙处。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第一部分:咏雪,或描绘壮丽的雪景,或描绘漫天大雪中壮丽的景象;第二部分:送别,或写送别武判官的情形。

2.①一夜的大雪,给树木披上了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和煦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用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既描绘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也透露出作者豪放和开阔的胸襟。

②归客远去,山路回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作者还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山路,此时此刻,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迹。“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言·虽尽而意无穷,依依不舍之情跃然纸土。

(选择其中的一个小题作答。描绘时注意画面的变化;语言力争优美;有一点自己的评价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6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1. “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2.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3题。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1.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3.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题。

(一)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能表达这种感情?请写下来。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句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提示:可从内容、情感、用词、修辞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评析)

1.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此题答案较灵活,只要赏析有理有据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①内容方面:这两句诗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情感方面: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③词语运用方面:把“日”“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④修辞方面:“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阅读《商山早行》,回答1—2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本诗意境特色: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本诗景物描写的作用。

1.凄清(凄凉、凄冷、悲凉均可)

2.揭示人物活动的时间之“早”,渲染悲凉气氛,藉以抒发心中对家乡无尽的思念之苦。

对《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这首诗从头到尾洋溢着深沉的爱国激情。 B:这首诗在慨叹人生遭遇的同时更表达了作者愿以誓死报国,流芳千古的气节。 C:颈联的地名一语双关,将国家与个人的艰难渲染得淋漓尽致、寓意深邃而自然流畅,表达了内心深处种种悲怆之情。 D:诗中写出了对国家的忧叹,对自己的悲哀和困惑。

对李白《行路难》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令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第三四两句写诗人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典故,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现状,揭示其内心的苦闷。 C:“垂钓碧溪”“乘舟梦日”两句,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姜尚、伊尹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①舍弟:古时用以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②戍鼓:戍楼上的更鼓。③边秋:边塞的秋天。

(1)诗中通过写景来点明时令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一句景物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读过的杜甫的诗句,有哪两句和“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意思相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1)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表达了诗人在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既怀家愁,又忧国难,感慨万端。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表现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山光悦鸣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与本诗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相比照,说说这两个“空”字的表达作用有何异同?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答前两句和后两句均可)

(2)王维诗中的“空”是一种空旷;常建诗中的“空”是人的心境空灵。相同之处,都反映了诗人追求幽寂、清净、空明的境界。(意思对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