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对诗歌的鉴赏表述有误的一项是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装,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狂”是词眼,表达词人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不服老的英雄气概。 B:词的上片写出猎的场面,下片写酒酣后的豪情。 C:“左牵黄,右擎苍”,生动传神的写出了一个猎人的形象。而“千骑卷平冈”中的“千骑”则通过实写,表现了打猎队伍的壮观。 D:“看孙郎”“遣冯唐”“射天狼”都是用典。“看孙郎”,词人以孙权自喻,表明急于建功立业的心志;“遣冯唐”表达词人希望得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诗人有志于亲上前线,保卫边疆,抗击西北入侵之敌的决心。
下面关于《繁星·春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 B:《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 C:母爱、自然、童真和勇敢是这部诗集的主题。 D:“哲理性强”,“纤柔”和“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是这部诗集的显著特色。
对陆游的《游山西村》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诗的第一、二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 B:诗的第三、四两句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 C: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认为这里的民风民俗落后守旧。 D:诗的最后两句,是作者抒发感情。但愿从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对《春望》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草木深”表面上是写春天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B: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C:这首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在战火连绵的时期收到家书,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作者读家书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D: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孤城”二字上,你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战场氛围?
2、“不破楼兰终不还”,掷地有声的誓言中,洋溢着守边将士怎样的情怀?
1、战场的形势很险恶。(写到“凄凉”、“荒僻”等词语也对。)
2、保家卫国。(写到“报国”字样即得分)
诗词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含有怎样的哲理?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运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或事物总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新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必将取代旧事物,(意思对即可)
典故:闻笛赋和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感受,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
新诗赏析。用“……美,美在……,美在……”这一句式,挑选诗中某一词(句),从任意角度自由赏析。老师将根据你赏析的质量分级给分,字数不限。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是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赏析:
按赏析语言的深度、广度(联想的丰富)、美感,分档给分。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这一节诗句真美,美在令人想起黄昏后,乡村古树下,游子挥手作别白发的母亲,伴随着渐行渐远的身影牵动心中那一份莫名的惆怅;美在“雾里的挥手别离”,让人觉得故乡的一切如梦如幻,故乡在想象中如此的朦胧、幽远、美丽;美在令人忆起徐志摩“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的那一份空灵和飘逸。也许,这是故乡,更是诗人梦中的精神家园,这是乡愁,更隐含着诗人对漂泊无依的命运的感伤吧。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本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古诗鉴赏。
(1)示例一:在描写景物节气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匆不可待的自然理趣。
示例二:表现了时光匆匆,时不我待,身在他乡的游子怎不顿生思乡之情。
示例三:把“日”“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示例四:“生”、“入”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情思,富有情趣。
示例五: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2)表现了诗人思念故乡之情,脍炙人口。
古诗鉴赏。阅读诗歌.回答文后(1)一(2)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直被人们传诵。这句话用什么描写手法?
(2)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欣赏:
(1)对偶 夸张
(2)诗句运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之产生共鸣。
古诗鉴赏。阅读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体,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中尾联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试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鉴赏。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运用了夸张手法,否定了自己“拟泛轻舟”的打算,怕的是双溪上舴艋般的小舟载不动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此二句写愁,最为新鲜、奇特,在诗人笔下,无形的忧愁也有了重量,也就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