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1.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
2.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
1.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如此惨象,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2.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溅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同时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B:这首小令的前三句,共写了九种事物,每个事物前分别冠以修饰语,使各个事物带上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一个统一体。 C:“夕阳西下”一句点出了特定时间,同时“夕阳”照应了上文的“昏”字。 D:这首小令采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上文的写景都是为最后一句做铺垫,其中“天涯”一词,为全篇主旨所在。
阅读《春望》,回答问题: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任选一联诗句,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忧国思乡的思想感情
(2)可从语言、情感、写法等角度赏析,仅翻译诗句不得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的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思想之情。
下面一段文字含蓄隽永,意味无穷,请仔细品读,完成①一③题。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付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①第一、二两行各有一个错别字,它们是: 、 ,应改为: 、 。
②第三行中,“寂寥”的意思是: 。
③第四行应该这样理解: 。
①誊、付,誉、副。②寂静,空旷。 ③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古诗欣赏,请完成文后1—2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密州出猎渴望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表达委婉含蓄。
古诗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
(2)在写景时,诗人为什么要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虚景?
(1)山岛 水波 树林 水草 (2)为了突出大海的气势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首诗写了生活中怎样的细节?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写了作者寄家书时“临发又开封”这一动作细节。
2.表达了作者作客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题: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1、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使经冬雪未销。
2、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意识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