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回答问题。
这些事——
是永不磨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这首小诗选自_________(作者)的诗集《繁星》,这本诗集的姊妹篇是《_____________》。
这首小诗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阅读,完成1-2题。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注释]:项羽在秦末举兵反秦,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但在秦亡以后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展开了残酷的战争。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己定,作诗之后,自刎于乌江。雅:乌骓马 虞:虞姬
1.这首诗是楚霸王项羽的绝命之词,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矛盾心情?
2.你知道反映当时历史事件的一个成语吗?请写出来。
1.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2.四面楚歌
阅读古诗,完成1-2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诗中哪些字眼传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请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
1.客路、乡书、归雁(写出两个即可)
2.略(描绘应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
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秋词 天净沙·秋思(刘禹锡) (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词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了景物颈拔、坚毅之美;“长”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新 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1.答案:长而轻柔、颜色浅黄、清新而惹人喜爱。
2.答案:“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照应了“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而有动感的画面,富有情趣的表达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1.“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2.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意思对即可得分)
(2)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得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①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冰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② “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1.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
2.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