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和他所喜爱的植物,哪一个为正确?()

A:陶渊明爱竹 B:周敦颐爱莲 C:唐人爱菊 D:周人爱牡丹

根据文意与拼音在括号中填写常用字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yū泥而不染,zhuó(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xiè玩焉。

蕃、淤、濯、亵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甚_______(2)玩________(3)乎众矣_________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1.(1)蕃:多 (2)亵:亲近而不庄重 (3)宜:应当

2.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3.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4.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文后各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 ) (2)亭亭净( ) (3)出淤泥不染( )

2.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4.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多②立③却,但是

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3.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

4.陋室(或陋室不陋)  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千里马的遭遇  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  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相近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4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陶后有闻 鲜:_______ ②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

③亭亭净 植:_______ ④相与于庭中 步: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相同:

不同:陶渊明:

周敦颐:

4.【甲】文运用了_______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_____________心情。

1.[答案] (1)少  (2)洗涤  (3)竖立   (4)走

2.[答案] (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3.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4.[答案]托物言志   壮志未酬的苦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 ) (2)陶后有闻( )

(3)香远清( ) (4)濯清涟而不( )

2.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陋室,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表达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的“陶渊明”你了解他多少?请你写出最能反映他性格的一句诗或能够反映他性格的小故事(故事相对要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莲说》中“爱菊、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牡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敦颐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请你从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角度,提炼出这句话蕴含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多(2)少(3)更加(4)笑丽而不庄重

2、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相近即可)

3、示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为五十斗米折腰故事(故事要相对完整)

4、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     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5、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爱 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香远益清 益: (4)亭亭净植 植:

(5)宜乎众矣 宜:

2.翻译下列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文: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

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答: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

1.(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4)“植”通“直”,立。(5)当然  

2(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3 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 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 

4.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作文

小作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在上段文字中,作者从生长环境、外形体态、风度气质等方面,描绘出莲花的独特形象。请你模仿这种写法,另选一种植物进行描写。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习其声      延年寿 B:亵物丧志 C:晋陶渊明爱菊 鳏寡孤 D:无案牍劳形 何陋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既印证了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又让人读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情。

(2)苏轼在《赤壁赋》里赞美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时临江赋诗的英雄形象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超然物外”“曹操当年在赤壁之战时临江赋诗”,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酾”“槊”的写法。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