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做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中的第三联历来为人们称道,被誉为“诗史上的绝唱”。请对该联加以赏析。

这两句诗中的“惶恐”“零丁”一语双关,对仗工整,自然天成,一是指两个地名,又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既表现了诗人出众的才华,又让人感受到诗人忠贞的爱国情怀。

阅读,完成1-2题。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以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表示思念赵宋。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日常坐卧,也要向南背北。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1.“宁可枝头抱香死”一句中“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诗人笔下的菊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诗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

1.“抱”字充分表现了不屈于强权的顽强品格、毫不动摇地维护民族气节的坚定信念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爱国精神。(意思对即可)

2.诗人笔下的菊花是一个不随时俗、孤高傲世的形象。(意思对即可),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抱香而死”“北风不落”的描写中可看出。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回答问题。

这些事——

是永不磨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这首小诗选自_________(作者)的诗集《繁星》,这本诗集的姊妹篇是《_____________》。

这首小诗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冰心  《春水》  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阅读,完成1-2题。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注释]:项羽在秦末举兵反秦,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但在秦亡以后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展开了残酷的战争。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己定,作诗之后,自刎于乌江。雅:乌骓马 虞:虞姬

1.这首诗是楚霸王项羽的绝命之词,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矛盾心情?

2.你知道反映当时历史事件的一个成语吗?请写出来。

1.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2.四面楚歌

阅读古诗,完成1-2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诗中哪些字眼传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请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

1.客路、乡书、归雁(写出两个即可)

2.略(描绘应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

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秋词 天净沙·秋思(刘禹锡) (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词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了景物颈拔、坚毅之美;“长”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新 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1.答案:长而轻柔、颜色浅黄、清新而惹人喜爱。   

2.答案:“引”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照应了“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而有动感的画面,富有情趣的表达了作者对新春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1.“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2.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波澜起伏的眼前景象。(意思对即可得分)

(2)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得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