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壮”语贯穿始终。 B: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D: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4分)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④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起首二句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 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 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尘”即实指“尘土”。 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骑 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D:“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二句,衬托自己已老,而今只贪 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幻梦。 8.关于这首词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描写了隐居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困

得分 评卷人
窘,表达了一种伤怀之感。 B.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C.作者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足见其“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 D.全词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4分)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④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起首二句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

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

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尘”即实指“尘土”。

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骑

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D.“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二句,衬托自己已老,而今只贪

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幻梦。

8.关于这首词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描写了隐居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困

得分

评卷人

窘,表达了一种伤怀之感。

B.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C.作者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足见其“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

D.全词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古诗阅读(4分)7. B(比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2分)8. D(2分)

 

古诗词鉴赏 8.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 B:“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此时此地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居所偏僻安静,因而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战争连连,家信显得格外宝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深深牵挂和强烈思念。

诗词鉴赏。 (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4分)

答:①倦梳头,泪先流;(2分)②又多又重。(2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2分)

6.(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    7.(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3.本词上阕描写边塞 ,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 的艺术风格。

24.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4分)23.(2分)荒凉的秋景   苍凉悲壮(每空1分,意对即可)  24.(2分)B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9.(3分)C(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0、“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词的下片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一点1分,共3分)

11、惜春之情和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任意回答一点1分,共2分)

诗歌鉴赏。(7分)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7、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8、全词八句,只有后两句才点出有人夜行,这两句对全词起什么作用?(2分)


9、“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夏夜风光?反映了夜行人什么心情?(3分)

7、夏天,由半夜鸣蝉,听取蛙声看出。
8、“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其间,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
9、“惊鹊"和"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其实怎样的夏夜风光自己翻译下句子就行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笼罩出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