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是( )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A:这是一首北朝时敕勒族的民歌,描绘出我国北方草原的奇特风光,全文意境清丽。 B:敕勒川是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川意为平川、平原。 C:末句中“见”同“现”,呈现露出来,“见”字突出了北方草原的草长势茂盛。 D:“穹庐”、“四野”、“苍苍”、“茫茫”等词语勾勒出草原的辽阔苍茫,也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

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A:这首诗是作者路过瓜洲,怀念金陵住所的诗,一般认为是作者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时所作。 B:“绿”意为“吹绿”,把看不见的春风转移为色彩鲜明的视觉形象,蕴含更为丰富,也更富有表现力。 C:“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音为jiān,中间。这句诗交代了两个镇所处的地理位置。 D:这诗借春风、明月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出塞》,古代一种军歌的题目。塞,边疆可作屏障的险要地方。 B:“龙城飞将”古人对汉朝防守边疆大将李广的美称,诗中借来代称英勇机智的统帅。 C:“胡马”指古代北方民族的军队。胡,古代对北方民族的通称。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立志报国,死而后已的思想感情。

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渔 歌 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A:‘渔歌子’是题目,这首词的语言通俗流畅,清新自然,具有民歌风味。 B:“鳜鱼肥”表明这是垂钓的大好季节,“青箬笠,绿蓑衣”标示了渔父的身份。 C: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的自然景物,刻画了一位怡然自得的垂钓渔翁。 D:这首词托物言志,借渔翁的生活表达自己摆脱官场羁绊后,热爱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一、二两句写江和山,以“断”和“开”两个动词写出了大江奔腾的壮阔气势。 B:“两岸青山相对出”中的“出”字,使静止不动的山富有动态的美,也写出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C:“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传神地描绘出一叶轻舟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 D:这首诗文字浅近,想象独特,写景逼真,展现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山水画卷。

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A: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所作的画上题写的七言绝句。 B:全诗通过对画面景物的描写,结合联想,显示了早春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形象真实,意境清新。 C:第三、四句实写了画中的景物,如鲜嫩的蒌蒿、短壮的芦芽、逆水上游的河豚。 D:第一句中的“三两枝”说明时间是早春。

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渭 城 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又名《送六二使安西》。 B:这里的“渭城”指秦故都咸阳城,“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 C:诗的一、二两句写景,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D:诗的三、四两句叙事抒情,抒发了强烈、真挚的惜别之情。

选出对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A:此诗第二句写雨景,运用“如烟”的比喻,绘出了雨的形态。 B: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才”、“又”两字的搭配使用,不说“忙”而读者已感受到忙的气氛、忙的节奏。 C:《乡村四月》写江南农村初春的风光及繁忙的农事,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D: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质朴、清新。

下列对这首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这首《凉州词》写的是边塞将士的生活,描绘边地的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的复杂感情,是宋代边塞诗的名篇之一。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戌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表达。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这首诗格调雄奇,语句流畅,虽抒哀怨之情,但悲中有壮,不失慷慨、豪放的风格。

对宋代词人王观《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A:上阙一、二句用拟人手法,以山水寄寓了送行人的深情,同时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B:“盈盈”,美好的样子。上阙三、四句说行人将去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很美。
C:下阙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含蓄而别致。
D:全词充满奇丽的想象,情景交融。笔下之景,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全然是心中之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