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6分)

【甲】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乙】戏为六绝句·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①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②哂(shěn):讥笑。 ③尔曹:你们。

8.甲诗中“ ”也是“才人”的杰出代表,乙诗中“ ”对王杨卢骆的诗歌哂笑不止。(2分)

9.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4分)

8、李杜   轻薄

9、甲诗 古今对比 古今之人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 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乙诗 王杨卢骆与轻薄者对比 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像长江黄河之水那样万古流传的观点。

阅读古诗,完成25-26题。(6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5.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3分)

26.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25.(3分)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意思相近即可)

26.(3分)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晚春

韩愈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9分)

    (1)(3分)PM2.5是什么(或“PM2.5的定义”),PM2.5的大小,PM2.5的来源,PM2.5对人的危害(每点1分,答对3点得满分。)

(2)(2分)作比较、列数字(答对任一种,1分);突出了PM2.5微小的特点。(1分)

(3)(2分)示例:与省内部分城市相比,宿迁当日PM2.5的平均浓度较低(或“仅次于常州”“排名第二”等),低于国家限值,状况良好。

  (能与其它城市作比较,得出宿迁地区当日PM2.5的日平均浓度较低,1分;能与国家标准相比,宿迁地区当日PM2.5状况良好,1分。主要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4)(2分)示例;少开车,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保持空气洁净(降低PM2.5的浓度)。为宿迁创建卫生城市作出我们的贡献,可以吗?

  (能扣住“保持空气清洁”或“降低PM2.5的浓度”来说,1分;劝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1分。)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 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7、B;8、D。

使至寨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2分)

1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12.使:出使(1分);   征蓬:飘飞的蓬草(1分)

13.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野 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5。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2分)

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5。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16。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 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7.B;8.D。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共6分)(2分)(1)凄凉地,弃置身

(4分)(2)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画面?(2分)

5.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外的北面, 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淌过

5. 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阙 题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

8.(4分)(1)(1分)幽

       (2)(3分)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