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学概念,并作为美感的一种形态,()和()含有不清晰的、不分明的、难以穷尽的审美意味。
A:含蓄美 B:朦胧美 C:模糊美 D:逼真美
在对美的表现形态分类问题上,西方美学家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例如,()把美分为“绝对的”和“相对的”两种;()认为有两种美,一种是“实在的美”,一种是“相对的美”;()认为美不在于事物的存在,而只有“自由美”和“附庸美”之分;()则把美分为“浅易的美”与“艰奥的美”两种;等等。
哈奇生、狄德罗、康德、鲍桑葵
所谓形式美法则,是对美的规律的一种共识,包括()、均衡之美、韵律之美。
A:协调之美 B:比例之美 C:廓形之美 D:款式之美
针对艺术作品来说,我们要注意区分三种不同层次的美:第一,作品所描绘的对象之美(可简称为“象之美”);第二,作者表现对象的技艺之美(可简称为“技之美”);第三,()。
表现之美(道之美、内容之美)
以下不属于意境的三个方面的是()
A: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B: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 C: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D:意境是一种不虚不实的叙述美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倘若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它就会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以下对“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C:“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满足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愿一切生命不至于因 ① 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我的心头 ② 。 笑是一种个人的创造,也是一种集体生活感情 ③ 的表现。
A: ①飘落 ②荡漾 ③融洽 B: ①飘飞 ②游荡 ③融会 C: ①飘扬 ②浪荡 ③融化 D: ①飘荡 ②荡漾 ③融通
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愿一切生命不至于因 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 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我的心头 。 ③笑是一种个人的创造,也是一种集体生活感情 的表现。
A:飘落 荡漾 融洽 B:飘飞 游荡 融会 C:飘扬 浪荡 融化 D:飘荡 荡漾 融通
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蹈的。在舞蹈的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美?而本文主要表现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答:
《安塞腰鼓》表现的是一种阳刚之美,本文表现的是一种阴柔之美。
下列自然景观与其美感表现,对应正确的是( ) ①浩淼烟波之旷——动态美 ②流水飘烟——朦胧美、动态美 ③北京香山红叶——色彩美 ④黄山云海——形象美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