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对下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夜雨寄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 B:“涨”字富有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又表现了诗人的愁思之绵绵。 C:“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是虚写,它所创设的是一个与友人团聚的欢乐情景。 D: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归期的问与答,抒发了诗人逃亡他乡时对亲友的思念之情。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8分)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9.诗人在诗中把羁旅流离的弟兄骨肉比作“ ”和“ ”。 (2分)

10.除了思念亲人,这首诗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千里雁   九秋蓬

10.厌恶战争,渴望过着天下太平的生活。

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远离他乡的羁旅之情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最能表达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的句子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下面是唐人描写思念之情的诗句,参照这些诗句的辞格,仿写一个由比喻构成的排比句。(4分)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思君如孤灯,一夜一心死。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思君如百草,撩乱逐春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示例一)对你的思念像流动的河水一样,潺潺向东永不止息;对你的思念像燃烧的蜡烛一样,煎熬着却无悔意;对你的思念像丛生的野草一样,蓬乱又恣肆蔓延。

(示例二)思念如涓涓的流水,等待你旋开苦尽甘来的阀门;思念如荧荧的夜烛,期盼你捧接垂泪到明的红泪;思念如寂寂百草,渴望你普降催醒新叶的雨露。

古代诗歌阅读

兀坐 赵树吉

书帷人散后,兀坐思无端。

炉火明知夕,瓶花冻觉寒。

烽烟惊远道,升斗①恋微官。

愁绝团圆月,他乡独自看。

【注】①升斗:微薄的薪俸。

14.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

15.请结合颔联,分析诗人“兀坐”的环境特点。

14.①友人散尽,独坐凄寒。②远方战事,忧心国运。③官小禄薄,慨叹白身。④望月思乡,孤独寂寞。

15.环境特点:昏暗而清冷。用明亮起来的炉火,反衬天色昏暗。由瓶中被冻住的花,表现天的寒冷,从而衬出环境的清冷。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通读全诗,逐句分析概括。一二句写友人分散后,诗人自己独坐,内心凄凉;五句写诗人想起远方的战事,忧心忡忡;六句写诗人官职小,薪俸微薄,无奈慨叹;七八句写诗人身在异乡,望着月亮思念家乡亲人。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首先筛选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内容,然后归纳分析。“书帷人散后”朋友走后,诗人独坐,室内冷清;“炉火明知夕”,炉火变亮了,知道原来是到了傍晚了,天色昏暗;“瓶花冻觉寒”点出寒冷的氛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2)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刺秦王》

(3)《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4)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句子是:

(5)《饮酒》写诗人隐居心态的句子是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峥嵘”“萧萧”。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中国古代许多诗人,以月亮为描写对象写景抒情。王维吟诵了“ ,清泉石上流”的优美诗句,李白发出了“ ,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叹,柳永用“今宵酒醒何处? ”表达了自己羁旅他乡孤单寂寞的心情,苏轼月夜泛舟赤壁,寄托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的情怀。

明月松间照  人生得意须尽欢  杨柳岸晓风残月  挟飞仙以遨游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