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诗,完成25,26题。(6分)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5.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么样的境地?(3分)
26.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25.(3分)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意思近即可)
26.(3分)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题目(6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分)
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14.心远地自偏(1分)
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
1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2分)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 杨花,子规(2分,如果答“杨花纷纷,子规悲鸣”等只可得1分)
(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或两点以上可得2分)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题。(6 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
10、(2 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共6分)(2分)(1)凄凉地,弃置身
(4分)(2)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古诗词赏析(从甲、乙两首中任选一首作答)(4分)
(甲)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2分)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__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乙)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本诗开头两句,以“ ”修饰离愁,以“ ”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1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甲)10.笼 近酒家(2分)11.D(2分)(乙)10.浩荡 白日斜或天涯(2分)11.D
诗词鉴赏(3分)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1分)
⑵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9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共4分)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景物2分,答对两处1分,答对三处2分,意境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5. “足”写出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1分)
6. 对仗的工巧,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3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5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韦城李少府
【唐】 张九龄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8.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试从修辞、内容等角度赏析。 (2分)
▲
9.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分)
▲
8.(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象像,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
9.(3分)同: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由眼前景而生发的喜悦之情,都表达了和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之情。(1分)异:《白》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行人身影已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目送,凝视马蹄印,更多的是表达惜别之意和对友人的担忧,以及自己前途未卜的怅惘之情。《送》诗“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更多的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意,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