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sup>.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强调的是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A:.《次北固山下》(王湾)一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归雁洛阳边”这句诗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B:.《西江月》(辛弃疾)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月夜图,这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作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快情绪。 C:<
西 楼(4分)
(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箔,是用苇或秫秸织成的帘子。
13.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海上风云变幻的瞬间景象:潮头如云,去而复回; ▲ , ▲; ▲ , ▲ 。呈现出风浪的动感和气势。(2分)
14.风雨将至,却要钩疏箔,看急雨,从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胸襟和情感?(2分)
▲
(4分)13.(2分)北风呼啸,震耳欲聋;惊涛拍岸,声如雷鸣。(评分:写出“北风呼啸”、“惊涛拍岸”、“涛声如雷”中的两点即得满分。)
14.(2分)开阔的胸襟和一腔的豪情。
5、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7.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分)
18.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17.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18.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淮上与友人别 (3分)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14、请找出表达诗人与友人感情基调的一个词语。(1分)
15、本诗第一句和第二句使用“杨柳”“杨花” 等词,借“柳”与“留”谐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4、愁 (1分,写“愁杀”也给分)。
15、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满怀愁绪,依依不舍的感情。(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4分)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 喷洒前山此独睛。
忽惊云雨在头上, 却是山前晚照明。
15.诗的第二两句中,“喷”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2分)
▲
16.三、四两句“忽惊”“却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
15.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雨势之急、之猛。
16.“忽惊”“却是”蕴含着诗人对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的惊喜之情。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 这首诗按照情节可大致分为三部分,依次是:卖炭翁 炭——卖炭翁运炭——卖炭翁 炭。(每格一字)(2分)
8.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衣正单”和“人饥”呼应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B.从“晓驾炭车”到“日已高”写出运炭历时之久。
C.“翩翩”一词形容太监及其爪牙得意忘形的模样。
D.“惜不得”表现出卖炭翁的心如刀割,意欲抗争。
7.烧;失(2分) 8.D(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4分)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8.诗中的三、四句中写了哪两个劳动场面?(2分)
9.作者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村环境怎样的美?请你作简要分析。(2分)
8.答案:焙茶、晒谷
评分:意对即可,每个要点1分,共2分。
9.示例:“鸡鸣”的“鸣”字,反衬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把一个远离尘
嚣、全家都在劳作的山村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写出了山村环境的宁静、闲适的美。
评分:意对即可,共2分。
阅读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一)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注释】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丁宁:拟声词,频繁的啼鸣。
7、⑴诗中描写春景的两个词语是 、 (1分)
⑵诗中的三、四句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阅读全诗,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⑴花开,莺啼(共1分)
⑵以乐景写哀情(1分)。因为“客愁”,所以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2分)。
⑶客居他乡的惆怅、忧愁。(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诗中“澹澹”的意思是 (2分)
8.以下对这首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首句写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观海。
B. 二三四句写出秋风萧瑟、万物凋敝的景象 。
C.五六句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
D. 全诗体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4分)
7.(2分)水波摇动的样子 8.(2分)B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__《沁园春·雪》) 此句综合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舞”“驰”“银”“蜡”写得有声有色,把群山、高原写活了。 B: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艾青《我爱这土地》) 此句暗示了诗人永远不能回到这片土地的悲惨命运,略显几分伤感与无奈。 C: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此句以“浅浅”修饰“海峡”,说明海峡不是阻隔两岸的障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此联诗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国捐躯、以死明志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