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一首( )
A:豪放词 B:风雅词 C:田园词 D:婉约词
从抒写的内容来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A:中秋词 B:端午词 C:重阳词 D:清明词
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
A:悼亡词 B:抒情词 C:咏物词 D:怀古词
“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有不同的(),你知道的词牌名有()。请默写__的一首词:词名《()》,词中写道()。(3分)
词牌名 满江红、浣溪沙、沁园春、西江月、江城子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壮”语贯穿始终。 B: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D: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选出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是一首寄赠之作,从题目看是寄给好友陈同甫,抒发抗金壮志的。辛弃疾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 B:上阕描写沙场点兵时的壮观场面。词人选取前方将士看剑、宴饮和阅兵等几个梦中场景,出语雄壮悲凉。 C:下阕借用的卢马的典故既描写了战斗的惊险激烈场面,又表达了词人的壮志——收复中原,统一天下大事。 D:这首词构思奇特,除首尾两句写现实外,中间全写梦境。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诗歌赏析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⑴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十弦:这里指军中乐器。翻:演奏、奏出
B.沙场:战场。点兵:检阅__
C.八百里:这里指路程。 塞外声:塞外的曲子。
D.的卢:马名。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⑵词中“弓如霹雳弦惊”的意思是:
⑶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
A.这首词是一首寄赠之作,作者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 )
B.“沙场秋点兵”渲染出战争激烈悲壮的气氛。( )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既摹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 )
D.这首词表现诗人爱国的豪情壮志,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词意急转直下,使全词的感情基调变得沉郁而凄凉。( )
⑴C ⑵士兵拉弓射箭,弦声如同惊雷一般 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