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春思二首(其一)

(唐)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歌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两个字是 。(2分)

(2)开头两句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9.(4分)(1)(2分)愁  恨(2)(2分)“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写法1分,内容1分。意同即可)

新 晴

(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开门户又翻书。

9.第二句中“无人”写出了的情境。(1分)

10.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9.(1分)安静(幽静 )(意对即可)  10.(3分)“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写出了春风悄然而来的情景(1分),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1分)。 

渔家傲 咏梅

宋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①腻②。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③,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①琼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条。②腻:光洁细腻。③绿蚁:代指酒。

5. 发挥想象,用诗意的语言描绘“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的景象。(2分)

6. “此花不与群花比” 的“比”字有何妙处?(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5.(2分)一片白雪覆盖大地,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那么光洁细腻。(答出一句给1分,意对即可)(若是翻译亦可,但必须要写出“琼枝”和“腻”的注释,引导学生关注注释)  6. (2分)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梅花傲霜斗雪,不与群花争艳(孤芳自赏)的姿态;抒发了词人对梅花的情有独钟。(一点1分,意对即可。只答出修辞手法不得分。)(1.梅花特质的点写“遗世独立”“卓尔不群”“俏也不争春”等均可;2,情感部分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赞美之情也可,若结合诗句写“表现造物主对梅花的偏爱”等也可。)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8.诗中“”一词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希望尽兴游玩的心理。(1分)

9.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8.(1分)且莫催  9.(2分)元宵之夜,没有哪一家人望见月亮能在家闲坐,没有哪一处地方没有赏灯的人群;到处是灯火闪烁,到处是赏灯的人流。(意思相近即可)

野 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9.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与“ ”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2分)

10.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9.(2分)羡   醉  10.(2分)示例:“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噪”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活力。“肥”写出了水草的肥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斜”写出了春风徐来,麦浪波动的美好景象。


柄柄芰①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②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
不是路行人,怎谙③秋滋味。

【注】这是《水浒传》中的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歌。①芰(jì):古书上指菱。②蛩(qióng):这里指蟋蟀。③谙(ān):熟悉。

9.诗歌着力描绘“秋滋味”,烘托出宋江怎样的心情?选择恰当的一项( ▲ ) (2分)
A.、凄凉苦涩B.、寂寞难耐C.、洒脱浪漫

10.请简要说出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的原因,并写出他们逃离后直接投奔了何人。(2分)



9.(2分)A
10.(2分)宋江杀死了阎婆惜,官府追缉得很紧(1分),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后投奔了柴进(1分)。

阅读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回答第7题。(6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7. (1)诗中动静结合的写景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诗的前两联主要写了哪些景色? 这些景语中蕴涵着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1分)

(2)主要写桐庐江的夜景,即暗山猿叫、大江静夜急流、风吹草木、月照孤舟的景色。(2分)蕴涵着诗人凄清孤寂的心情。(1分)

(3)表达了诗人思乡(1分)怀友(1分)之情。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2分)

22.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2分) 

23.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意思对即可,2分)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21. 诗的一、二两句,从“初”和“全”中可以看出,诗人雨前、雨后的心情有何变化?

(2分)

                                       

22.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句中的“疑”,有人认为是指诗人,有人认为是写蜂蝶。你怎么看?请说出理由。(2分)

                                     

                  

21.从“初”字可以看出雨前诗人看到花蕊时的欣喜,从“全”字可以看出诗人看到无花空有叶时的惋惜和失落。(2分)

22.示例:指诗人。诗人看到蜂蝶纷纷越过院墙飞到邻家却了,刹那间产生了奇妙联想,怀疑“春色在邻家”,这样把诗人的惜春、怅惘之情推向极致。指写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天晴,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却不料扑了个空,因而怀疑春色在邻家,懊丧地纷纷越墙而去。蜂蝶如此,人何以堪,更衬出诗人的怅惘之情。(2分)

齐安郡中偶题

(唐)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3分)

23.(1)傍晚     西风(2分)

(2)拟人表现手法。(+1)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1)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1)(3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