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全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D
2、抒发了诗人的喜悦和对西湖的热爱赞美之情。(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本诗以“”为着眼点,抒发了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词语是(2分)
2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3分)
20.春爱(最爱)
21. 示例:莺是春天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意思近即可)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2分)
16.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
15.莺争暖树(1分),燕啄春泥(1分)
1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
对下面《钱塘湖春行》一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选出对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赏析有误的一项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颔联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颈联描绘了一派花团锦簇、草木葱茏的美丽景象。绿草如茵没马蹄,颇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 D: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余兴未尽,也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的是动物的 行为。
生殖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其中“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了鸟的哪种繁殖行为
A: 求偶 B: 筑巢 C: 育雏 D: 产卵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叽叽喳喳争抢洒满阳光的枝头,燕子飞进飞出忙着啄泥搭窝。白居易的诗句以对早莺新燕的喜爱衬托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引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早莺新燕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实践的客观性 B: “争”“啄”的运用突现了诗人的主动创造性 C: 诗句引发的美好情感源于读者的想象 D: 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是诗人创作的源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叽叽喳喳争抢洒满阳光的枝头,燕子飞进飞出忙着啄泥搭窝。白居易的诗句以对早莺新燕的喜爱衬托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引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早莺新燕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实践的客观性 B: “争”“啄”的运用突显了诗人的主动创造性 C: 诗句引发的美好情感源于读者的想象 D: 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是诗人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