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夜雨寄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 B:“涨”字富有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又表现了诗人的愁思之绵绵。 C:“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是虚写,它所创设的是一个与友人团聚的欢乐情景。 D: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归期的问与答,抒发了诗人逃亡他乡时对亲友的思念之情。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8分)

山中雪后

清 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8.“一种清孤不等闲”中的“不等闲”表达了诗人对梅花 的情感。(1分)

9.请具体说说诗歌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描写梅花的。(2分)

8.(1分)赞叹(欣赏、赞赏)

9.(2分)运用反衬的手法(1分),通过天气的严寒反衬出梅花不畏风雪、迎寒开放(1分)。

泊秦淮

杜牧

姻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6.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近体诗中的____。(2分)

17.谈谈你对“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3分)

16.绝句(七绝)

17.表面上是对歌女的埋怨(表面上写歌女),(1分)实际上则是批评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1分)表现了诗人的忧虑与愤慨。(1分)

送郭司仓(6分) 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注】①郭司仓:姓郭的管理粮食的官吏。②良掾(yuàn):好官吏

17.本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诗中写了哪些景?(3分)

18.“春潮夜夜深”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17、 淮水、明月、春潮(共2分,写出两个即可满分)

18、以淮水春潮为喻,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与无限思念。

(共2分,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齐桓公外出打猎,因为追赶一头鹿进入山谷之中。看到一个老者就问他说:“这叫什么山谷?”回答说:“叫愚人谷。”桓公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回答说:“因为是用我的名字来命名的。”桓公说:“现在看你的形态举止,不是愚人啊,为什么用你的名来命名呢?” 回答说:“请让我告诉你:我从前养了一头母牛,它生了一只小牛,小牛长大了,我卖掉小牛买了小马驹。有年轻人说:‘牛不能生马。’于是牵着马驹离去了。邻居们听说了,都认为我愚蠢,所以这个山谷就叫愚人谷了。”桓公说:“你的确愚蠢啊!你为什么把马驹给他呢?”桓公就回宫了。第二天上朝,把这件事告诉管仲,管仲正了正衣襟拜了两拜说:“这是我的过错啊。如果是尧做君主,皋陶做法官,怎么会有人无端地夺人马驹呢?如果有别人像这位老者这样被抢夺,也一定会不答应。老者知道打官司断案不公正,所以就给他了。请让我回去修明政治。”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望岳》的作者是 (朝代) (人名)。(2分)

9.千百年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直被人们传诵,今天也能让人产生

共鸣。请说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唐代     杜甫  9.(2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释】①公元837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禅智寺:在扬州城东北。②歌吹:歌声和乐声。

9.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

(2分)

10.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分)

 9.(2分)满”字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

10.(2分)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燕山春暮

明·张羽

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

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

注释:①张羽:明代浔阳人(江西九江),后移居吴兴(浙江湖州),是江南人。

②蜀鸟:杜鹃鸟。

8.本诗最后一句连用两个“归”字有何妙处?请从内容情感和表达效果方面赏析。(3分)

8.表现出诗人想归不得归(1分)的惆怅乡愁(1分),使语言具有节奏感或回环往复(复沓)之美。(1分)

夜雨寄北(4分)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的憧憬。(2分)

8.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离别愁苦  相聚的欢乐(答“离别”、“相聚”、或“愁苦”、“欢乐”亦可)  8、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9. 发挥想象,描绘出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优美意境。(2分)

10.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 示例:早春的野外生机勃勃,在多个地方,早出的黄莺们唱着歌,上下翻飞,正在争抢着朝阳的树枝,刚从南方飞回的燕子,不知来自谁家,在精神抖擞地啄衔春泥,它们正忙着筑巢。(内容1分,想象1分,计2分) 10.示例:这首诗表现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计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