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歌,完成题目。(7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4分)

诗歌1.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写出秋色之浓,写虫之“切切”,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2.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简直就像是一片耀眼的白雪花,大自然的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不胜惊喜的赞叹。

阅读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一)一诗,完成第10 题。(4 分)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注释】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丁宁:拟声词,频繁的啼鸣。

10、诗中的三、四句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全诗,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 ⑵以乐景写哀情(1分)。因为“客愁”,所以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1分)。

   ⑶客居他乡的惆怅、忧愁。(2分)

(1)以上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4分)

(2)“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中“醉别”“江风引雨”有什么作用?(4分)
                                    

诗歌(1)同:都表达了与好友惜别之情 异:前篇体现高远的志趣,旷达的胸怀;后者悲苦缠绵。(2)“醉别”借酒消愁,表现送别之愁苦 “江风引雨”景物描写,营造凄楚气氛烘托悲凉愁苦之情。

阅读欣赏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建业:指现在的南京城。海门:指当时的长江入海口海门县。 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气。 ④散丝:雨丝。

1、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全诗四联,诗人联联紧扣一个“ ”字,表达了送别友人时 的情感。(4分)

2、下边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写暮雨中诗人送挚友李曹时的离愁别绪。

B.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明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但“迟”、“重”二字暗藏深意。

C. 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D.“沾襟比散丝”极写霏霏暮雨把诗人的衣服都淋湿了。

1、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2、D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第11题。(6分)

《望岳》杜甫    《题西林壁》 苏轼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1)甲乙两诗都写出了山的 的特点。(2分)

(2)甲乙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山的绵延、高大;

(2)甲见课文。乙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4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⑴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情形。

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灯火渐熄的夜晚,从谁家飘出悠扬的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荡,传遍洛阳全城。(2分) ⑵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5.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3分)

6. 品读三、四两句,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5、梅子、芭蕉、柳花  (3 分)

6、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3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题金陵渡

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解:①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②津:渡口。

③瓜州:地名,在长江北岸。

1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3.请品析第三句中“斜”字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2.诗人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或诗人羁旅在外,望见瓜州的两三点灯火而引起了思乡之愁。(言之成理即可)

13.“斜”字生动地描绘出天边月残西沉之景暗喻诗人的无限愁思;同时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另外这“斜”字还与上一句“一宿”呼应,清楚地告诉我们,行人那一宿羁愁旅意不曾成寐的情形,从而使第三句和第二句自然地沟通。(答到以上四点中的两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4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展现的画面。(2分)

②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分)

 ①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两句诗中写到一句的描述得一分)②年老体衰孤单(三点中写到一点就得一分)、爱国(一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它们创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什么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喜爱        (2)孤寂、闲适的意境  (2分)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意对即可,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