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景因情变,同是春雨,杜甫和许多诗人感到“喜”,而陈与义却感到“惊”,于景、于己、于国之思,贯穿了一个“ ” 字,这是本诗的诗眼,我们可以从作者描写的 这一典型物象看出。前两联用诗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意,而不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意境,听不到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含蓄地把为避兵乱的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传出。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__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和颈联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 情绪一脉相承。
题库:教案备课库
类型:填空题
时间:2020-12-30 23:21:07
免费下载:《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201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景因情变,同是春雨,杜甫和许多诗人感到“喜”,而陈与义却感到“惊”,于景、于己、于国之思,贯穿了一个“ ” 字,这是本诗的诗眼,我们可以从作者描写的 这一典型物象看出。前两联用诗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意,而不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意境,听不到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含蓄地把为避兵乱的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传出。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__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和颈联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 情绪一脉相承。
本题关键词:问答法,阅读训练,阅读中枢,额下回,阅读新知法,天然免疫应答分子,小儿阅读障碍,阅读理解策略,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问答,回肠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