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1.从全诗看,“梅”的开放是在 季节,首句中的“白玉条”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并与下文的 字前后呼应。

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 ____

1、(1)早春(春)  比喻   雪

2、(2)对梅的早早开放的惊喜和赞叹。

赠刘景文①

宋朝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②。

【注释】:①刘景文名季孙,原籍开封,世家之后,却一直未受重用。苏轼外调为杭州太守时,两人已六十,却能相遇相惜。

②橙黄橘绿时:橙子转黄,橘将黄犹绿之时,指农历秋末冬初。橘,冬季成熟,诗人们颂之为“嘉树”,张九龄在《感遇》中赞橘树说:“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

1.诗中第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绘。

2.这首诗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不是翻译,应该是用自己的话加以描写,单纯翻译给2分。示例: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2、诗人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橙橘的岁寒之心表达自己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与友人共勉                                                  

古诗文阅读

晚春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用得妙,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1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阅读小诗,回答问题。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1)这首诗是诗集( )的105首。(填序号)

A. 《繁星》 B. 《春水》

(2)这首诗的作者是 ,她将母爱、 三者和谐地织入诗的经纬。

(1) B   (2)冰心   童真 自然

城东早春 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①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

1. 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

2.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诗歌鉴赏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文中用 一词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2. 这是一首咏物诗,请简要说明表达的思想感情

1. 

2.  答: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秋 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首作品表露出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2.两首作品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3.《秋词》中表现诗人积极乐观,豪迈向上的诗句是:“

”;《天净沙 秋思》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

4.对《天净沙 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对比,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1.《秋词》展现出的是诗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心境;《天净沙 秋思》则展现出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愁苦的情感。

2.提示:颂秋与悲秋,赞赏哪一种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能综合分析更好。言之有理,文句通顺,就应该给满分。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 C  

阅读下面古诗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或理想?

2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愿”字的含义。

1、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不慕名剩,洁身自好(对美好社会充满向往)。

2、指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归耕田园,坚守自己的节操,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2015届湖北随州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2)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3)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1)听、听见、听到

(2)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 );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3)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 (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