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诗歌鉴赏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一、二两句分别从什么角度写了海棠的特点?

2、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1)视觉(颜色)、嗅觉(香味)写出了海棠高洁与柔美的特点。

2(2)采用拟人的手法。以“花睡去”将花人格化。由写海棠花的高洁柔美,引出人花对话,唯恐花睡去,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实际上是慨叹良辰易逝,盛事不再的主旨。

(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美琪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 

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珍惜春天、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2016届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阅读郑谷《海棠》完成后面小题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销得:值得。②觞:酒。③莫愁:美女的名字。④梁广:以画海棠著称的画家。

(1)认为诗中没有描绘到的情景( )

A.风中海棠B.雨中海棠 C.、盛开海棠D.醉赏海棠

(2)请对“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一句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在诗歌中并没有表现的情感是( )

A.热爱自然,歌颂生活。B.深爱海棠,希望能用诗描绘出海棠之美。

C.感慨时光流逝,容颜易老。D.倾慕海棠,愿化身蝴蝶与海棠作伴。

(1)C

  (2)美丽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正面描写,而通过侧面烘托海棠美丽(或:这一联属虚写,由实写海棠之美,转入虚写海棠之美,虚实结合)

  (3)C

(2016届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三圩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②羁旅:犹漂泊。③寥落:冷落。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⑤九秋:秋天。

1、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

2、“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诗句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1、影、雁、根、蓬

2、“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 “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

(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阅读诗歌

江南好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①。能不忆江南?

[注]①蓝:蓝草,叶子可制青绿色染料。

(1)这是一首充满浓郁诗味的词,不但描绘出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画,而且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二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之春的瑰丽图画。作者对风景如画的江南无限怀念的美好情感

  (2)连用两个比喻,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 浸染,这两句凸显了江水的美丽色彩表达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诗句赏析一般从运用的修辞手法,在诗句中表现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效果、作用等方面思考解答。由“红胜火”、“绿如蓝”可看出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比喻写江水的美丽色彩,从而进一步分析出作者的美好情感。)

(2016届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

寒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2016届四川省三台县九年级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对比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时的景物。

(3)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

①、C ②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

 ③、拟人、夸张  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2016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片九年级12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两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①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 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②断续。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②微:指泉声细微。③机心:机巧的心计。《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1)颔联描绘出秋天怎样的特点?

(2)借景抒情是本首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赏析。

(1)清寂、荒芜。

      (2)诗人借助深秋时节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等景物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凄凉荒寂的氛围,表达了落寞孤愤的情感。

(2016届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中秋步月

南宋·翁卷

幽兴苦相引,水边行复行。

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

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

欲归犹未忍,清露滴三更。

[注释]:翁卷,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

1、诗歌首联中“ ”、“ ”等短语(或词语),形象描写出诗人受月色吸引,流连月色的情状。

2、有人认为颈联“光逼流萤断,寒侵宿鸟惊”的景物描写与作者中秋赏月的愉悦是矛盾的,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1苦相引  行复行

2不同意。此联写月光明亮得使萤火虫失去了光彩,夜晚寒冷得连鸟都忍受不住,但即使这样,作者“欲归犹未忍”,还舍不得离开这片月色,从而更加衬托出作者对中秋月色的喜爱和留恋,所以并不矛盾。

(2016届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12月质量调研)阅读下面的小令

四块玉·别情

元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一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离别之味。

D.这首小令似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1断绝  断

2C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