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载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里的丑是()

A:一种古怪的丑 B:一种突出的丑 C:一种秩序的美 D:一种不规则的美

17世纪后期,佩罗(ClaudePerrault)提出了一种关于绝对美(客观美)和臆想美(主观美)的理论,以此来质疑维特鲁威的()体系。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4分)

生命的美丽在于从容:从容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是一种成熟的美,智慧的美;从容是一种淡bó ( )的操守,是一种灵魂的放飞;从容是一种xiāo( )洒的风度,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从容才能带来心灵的宁静,造就tián ( )淡人生;从容才能qiè( )意生活,时刻拥有快乐。

泊   潇   恬    惬 

辛弃疾在《西江月》中表达丰收在望的喜悦及闲适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古诗文阅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

【注】 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我知之濠上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鯈鱼出游从容 从容:自由自在

B.是鱼之乐也 是:判 断词,与“非”相对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安:怎么

D.请循其本 循:依照

3.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4.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闲适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河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惠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注重对事物真相的探究。

5.下面对《钓饵同而得失异》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饵同钓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主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者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6.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子 意 乎 鱼 目 乎 鱼神 变 则 鱼 逝 矣奚 其 获?

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

1.A

2. B

3.C

4. C

5.D

6. 子 意 乎 鱼 /目 乎 鱼/神 变 则 鱼 逝 矣/奚 其 获?

7.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快乐是(可以)确定的

祈愿总是寄托着一种美好的情感。明月清辉夜,苏东坡把酒临风,在《水调歌头》中用“ ”写出了对亲人的思念,写出了对天下人的祝福;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写出了对天下寒士的关爱,写出了作者的济世情怀。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阅读古诗词,往往是在进行一次对“美”的寻踪:读陶渊明的《饮酒》,“ 。”会让你感受到淡泊与闲适之美;读李白的《行路难》, “      ,     。”会让你感受到自信与豪迈之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一词写出了小草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一个“卧”字,形象地表现出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济南冬天的暖和闲适相协调。 C:“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中的“饱食”一词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也反映出收获者愉快的心情。 D:“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意思是小巧而清秀。

在古诗词中,同一意象所表现出的意境往往不尽相同,请你从“风”“花”“雪”“月”等意象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段话。(4分)

同样是写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达的是喜悦之情;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达的是闲适之情;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的是思亲之情;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的是报国之情。

同样是写花,苏轼的“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表达的是珍爱之情;李清照的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表达的是相思之情;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的是叹惋之情;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本题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本题可依此思考答案。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庄子在《逍遥游》中赞赏宋荣子能分辨内外荣辱的两句是:

②《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云”“鸟”的状态来抒发闲适之情的两句是:

③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奉诏和顺私情两种选择下各自面对的困境:

①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③则刘病日笃;则告诉不许。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辩”“岫”“笃”。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