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东省枣庄卷】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5-7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 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6.宋朝胡仔称:“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

答: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5.易安居士   婉约

6.使用拟人化的手法,构成反义对举,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凋谢,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

7.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或“以花自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慨叹”)

【2016·山东省临沂卷】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0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0.(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

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⑴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⑵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2016·山东省德州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26题。

(一)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 )

A.《蒹葭》B.《将进酒》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1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答:

1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11.答案:C

12.答案示例:风过罢,雨卷珠帘,水漫碧池,潮涨横塘。远山含翠,错落起伏,小径明灭,任尔东西

13. 答案示例:唷嚣浮华者往往昙花一现,平凡朴实者定会恒久长远。

【2016·山东省泰安卷】

阅读《武陵春》一词,完成18-20题。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武陵春,词牌名。②[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③[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④[双溪]浙江武义、东阳两江水流至金华,并入婺江,两水合流处叫双溪。是当时的风景区。⑤[拟]打算。⑥[舴艋舟]一种形似舴艋的小船。

18.对“日晚倦梳头”中的“倦”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绪不宁,无心做事。

B.疲惫不堪,毫无兴致。

C.百无聊赖,内心空虚。

D.琐事多多,精力不济。

19.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化简为繁,化有形为无形,写出了词人哀愁的数量之多。

B.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词人哀愁的分量之重。

C.词人内心沉重,舴艋舟又太小,确实是“载不动”。

D.词人内心苦闷,双溪又太遥远,“载不动”是一种借口。

20.下列诗句与本词描写的花形态相近的一项是( )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8.A

19.B

20.C

【2016·山东省济宁卷】

9.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回答问题。

塞上忆汶水

曹元用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沙碛:沙漠。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

(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

答:

9. (1)边塞秋高云飞,展示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

(2) 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

【2016·山东省潍坊卷】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13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2.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

13.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2.①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围。②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

13.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世的节操的礼赞。

【2016·山东省烟台卷】

7.阅读诗句,完成后面各题。

诗句一: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乡愁》)

诗句二: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依据示例,分析加点意向的内涵,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诗句

赏析

诗句一:

作者借助“船票”这一意象,写出了与爱人的分隔与离别,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愁绪。

诗句二:

(2)诗人常常借助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情感,请借鉴这种写法写几句话,表达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40字左右)

答:

7.  ⑴参考答案:借助“起跑线”这一意象,写出了祖国开始发展,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抒发了作者欣喜(激动、赞美等)之情。

⑵略

【2016·山东省东营卷】

(一)

江 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③钓舟:指行舟。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答:

8.答案: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別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別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评分:答出其中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9.答案示例:构思一:新颍別致,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別”相关,此诗却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会,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构思二:思路严谨。总体由远望写到近观,由所见到所思。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处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话。脉络贯通,水到粱成。

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钓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写法二:动静结合。如一二句分別写静景动景,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写法三:虚实相生。 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

【2016·山东省淄博卷】 9.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2016·山东省济南卷】

(三)诗歌阅读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 (1) 、树阴满地、 (2) 、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的(3) 心情。

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12.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

13.透:穿透。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

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