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作者是( )。
A:孟浩然 B:王籍 C:王维 D:李白
浅层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古诗
钟山即事
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
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钟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变法失败后王安石被迫辞官,晚年居住此山。
1.古诗很讲究炼字,所谓“炼字”即是诗人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试结合本诗诗意品味“弄”字的表达效果。(3分)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邪溪》中的名句。王安石认为,与其“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你怎么看?试作简析。(3分)
1.“弄”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林西边草地上,花草随春风频频舞动、款款弄姿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
2. 同意:我觉得王安石的看法有道理。“一鸟不鸣山更幽”不单纯是描写山中的幽静,更重要的是表达诗人内心的岑寂和对寂寞的不满足,以及对喧闹春天的期待。一个“山更幽”的“更”字,便把作者的处境和心境集中表现了出来
不同意。我认为“鸟鸣山更幽”更好。因为这句诗以动衬静,和无声的静寂相比较而言,用鸟鸣衬托山涧的幽静,更显其静,一个“更”字使人感受到静的情趣;也映衬出诗人内心的落寞
,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蝉噪林逾静
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效的诗句是,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鸟鸣山更幽。(填上句)(1分)
蝉噪林逾静 (1分)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 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 控制噪声.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音色.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答】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判断的;在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传播过程中
“蝉燥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是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___________控制噪声。
音色,传播途中
诗人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我们能区分“蝉噪”和“鸟鸣”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