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草、柳、桃花、李花  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2、 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登幽州台歌 黄鹤楼 (唐) 崔颢

(唐)陈子昂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登幽州台歌》与《黄鹤楼》在情感上有何异同?

1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2、相同: 两首诗都表现出苦闷孤单之情。

不同:《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寥无奈的情怀。

《黄鹤楼》:表达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思念家乡的情怀。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试品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在写法上的妙处。

2.尾联引用的典故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运用夸张、想象等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争环境的恶劣,预示着战争将极其激烈、残酷。

2.典故: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黄金台,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并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阅读贾至的《春思》一诗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⑴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⑵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答案:草、柳、桃花、李花  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⑵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试赏析结尾两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的妙处

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形象、情感)

2.这两句,一反送别诗中惯常的悲悲切切,运用拟人,将春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和美好的春光同住。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 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②陂: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简要分析“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绕”字的妙处。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赋予)了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

2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花般飘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的崇高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2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鄂州中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比喻、夸张,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____________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______________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早春(或“初春”) 暮春(或“晚春”“季春”) 

2.夸张 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地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写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