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 ( )情感。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
。
1设问,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2 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
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颔联中“深”字历来为人称道,写出你的理解。
答: 。
2下面哪句诗的写法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不相同?(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1)颜色深或答幽深,(2)写出了禅院中花繁盛的样子,(3)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2A
阅读贾至①的《春思》一诗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⑴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⑵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答案:草、柳、桃花、李花 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⑵示例一:“ 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春思》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1、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草、柳、桃花、李花 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2、 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登幽州台歌 黄鹤楼 (唐) 崔颢
(唐)陈子昂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登幽州台歌》与《黄鹤楼》在情感上有何异同?
1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2、相同: 两首诗都表现出苦闷孤单之情。
不同:《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寥无奈的情怀。
《黄鹤楼》:表达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思念家乡的情怀。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试品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在写法上的妙处。
2.尾联引用的典故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运用夸张、想象等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战争环境的恶劣,预示着战争将极其激烈、残酷。
2.典故: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黄金台,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并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试赏析结尾两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的妙处
1.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形象、情感)
2.这两句,一反送别诗中惯常的悲悲切切,运用拟人,将春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的美好祝愿与叮咛:希望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和美好的春光同住。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 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②陂: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简要分析“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绕”字的妙处。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赋予)了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
2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花般飘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的崇高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