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同事得了传染病,你会采取哪一种做法?( )

A:独自去看望 B:假装不知道 C:邀请同事一起去看望 D:发短信或打电话慰问

下列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下列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A:看书看书 B:打电话 C:聊天 D:发短信

目前灵犀IPHONE版的主要功能有:()

A:打电话功能 B:发短信功能 C:查询话费、流量 D:搜索应用功能

我可以通过飞信Bar给我自己的手机发短信吗?

我可以通过飞信给没开通飞信的朋友发短信吗?

下面哪些属于开放式提问?()

A: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B:您经常出差吗 C:我的理解是您有时开会的时候不方便接听电话,对吧 D:我什么时间打电话给您比较方便呢 E:我过五分钟给你打电话,可以吗

营业员在单位不可以占用办公电话聊天,不得当客户面拔打电话、接听手机、()。

A:发短信 B:吃饭 C:介绍新的理财产品

手机病毒破坏的方式主要有( )

A:耗损手机电池电量 B:乱发短信、彩信 C:盗取手机内部资料 D:盗打电话

以下哪种情况的顾客要求不是以文件形式提出的? ( )

A:顾客当面口头提出 B:顾客以发短信提出 C:在饭店顾客点菜,服务员在菜单上记录 D:顾客打电话预定宾馆房间

最后的短信

义 兰

寒冬,强壮的父亲竟然一下子病倒,来城里住进了医院。我和先生都很忙,为了方便联系,就给父亲买了手机。父亲戴着老花镜,满面欢喜地摆弄着新手机,遇到病友就说:“我的新手机,我女儿买的。”

在病床上,我手把手地教会了父亲拨打电话,接听电话,又自作主张地替他存了几个常用号码。我以为手机对父亲而言,只是“便携式电话”而已。六十多岁的人了,能拨打接听就相当不错了。

父亲住院,我在公司上班。我每天中午都给父亲打个电话,常常是匆匆两句就挂了,全然不顾父亲还在电话那端絮絮叨叨。父亲有时也给我打电话,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我精神好多了,你放心。”然后就是几床出院了、几床恶化了,几床陪伴不错之类的鸡毛蒜皮。

我常常粗暴地打断他的话:“年底了,我忙得很,我挂了。”

周末去看父亲,他恳求我说:“听说发短信又便宜又不必接听,你教我发短信吧,到时你看一下就知道我说的事了!”我不耐烦地给他演示了一遍,说:“你有空就慢慢琢磨吧!”顺手将《使用说明书》递给他。没过多久,我的手机“嘟”了一声,原来是父亲的短信发过来了。父亲呵呵笑着说:“以后挂盐水针的时候,我就给你发短信。”

果然,父亲学会用手机发短信,我的手机像热线一样忙。他在短信里告诉我他用上新药了,主治医生来看过他了,又做了新检查,睡眠也不错……当然最多的是关照我的生活和工作。

每每我还在赖床,父亲的短信到了:“起床了吗?别误了上班”;每每到了吃饭时间,他的短信又到了:“吃饭了吗?别饿坏肚子”。

每每我在网上聊天,他的短信又到了:“睡了吗?过度上网有害健康,关好门窗,谨防小偷”……

我想我30多岁了,还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吗?暗地里笑他婆婆妈妈。

偶尔回个短信,连字都懒得打,找现成“电报式”的范本,“嗯”“好”“没”是我常用的消息内容。

父亲的病加重了,确诊竟然是“胰头癌”,他发短信开始吃力,我劝他说:“还是打电话吧!我不忙了。”父亲笑着说:“发短信,既便宜又解闷。”他扬扬手机说:“最最重要的是,它不会打断我的话。”

听了这话,难过的感觉像潮水一样涌上我的心头,泪水溢出了眼眶。我怎么没想想,父亲还能给我发多少条短信呢?

正月十五,我去单位上班,收到父亲的短信:“我很好,勿念!”这是他所有短信中最简要的一个。我回了,说我下午就去医院,但我没想到的是,这是父亲给我的最后一条短信,最后一个安慰,最后一个善意的谎言。

傍晚我到医院的时候,父亲已经深度昏迷,手机就摆在床头。母亲流着泪说,中午他就时不时地看手机,大概还想给你发条短信。

父亲走得十分意外,本来预计怎么也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没想到上苍捉弄人。他留下的短信,我再也舍不得删去,这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的财富和温暖。泪光迷离中,我仿佛看到父亲在天堂门口给我发短信,每个短信都带着老父的一颗心,向我飞来。

(摘自《羊城晚报》2011年4月5日)

(1) 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

(2) “最后的短信”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本文以“最后的短信”为题,有何作用?

答:  

 

(3) 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每天中午都给父亲打个电话,常常是匆匆两句就挂了电话,全然不顾父亲还在电话那端絮絮叨叨。

答:

(4) 本文语言朴实无华,饱含深情。请品味下面的句子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①父亲戴着老花镜,满面欢喜地摆弄着新手机,遇到病友就说:“我的新手机,我女儿买的。”

答:  

 

②听了这话,难过的感觉像潮水一样涌上我的心头,泪水溢出了眼眶。

答:  

(5) “我”让父亲给“我”打电话就行,父亲为何还要坚持发短信?

答:  

 

答案: 一个住院的父亲在病床上坚持每天给女儿发短信,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答案:父亲给“我”发的最后一条短信:“我很好,勿念!”题目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最后的短信”流露出父亲对女儿的无限牵挂和关爱,也蕴涵着女儿的感激、愧疚、懊悔之情

答案:“匆匆两句”写出了“我”对父亲的冷淡,“絮絮叨叨”写出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通过鲜明的对比,赞美了父爱的伟大,流露出“我”的自责、懊悔之情。

 答案:①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女儿给自己买手机而感到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我”的自责、懊悔、愧疚、感动、难过等复杂的情感。

答案:父亲给“我”打电话,“我”常以忙为借口,粗暴地打断他的话。父亲认为“发短信,既便宜又解闷”,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它不会打断我的话”。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