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是位于扎赉诺尔区西南,泉水自涌而出,清沏甘洌,一年四季长流不断。位于扎赉诺尔矿区附近,在一个四周陡峭的山坳中,有10多个泉眼。泉壁成人体形依山而立,泉水从岩缝和水底冒出,淌入泉池中,每小时涌水量120吨,泉水甜,常年不枯,属珍贵的氮泉。请问灵泉位于中国的哪一个省()
A:山西省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的记载,“阪泉”位于今河北省张家口阳原一带。
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了许多有关部落和部落联盟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传说,如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曾战于( ),结果黄帝取得了胜利。
A:鸣条 B:阪泉之野 C:涿鹿之野 D:牧野
根据拼音将词语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líng líng cóng cóng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qīng lǎng,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què yuè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选自《鼎湖山听泉》)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横线内。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zhì________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chè_______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yíng______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在横线①②处分别填入诗句和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现存楹联最多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有不少皇帝亲笔书写的楹联。比如涵远堂楹联“ ① ,东洲云海落樽前”就是康熙的作品,上下联虚实相应,既空灵超脱,又气势磅礴。霞芬室楹联是乾隆的作品,上书“窗竹影摇书案上,山泉声入砚池中 ② 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整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别有意趣。这些楹联直接记录了当年最高统治者的造园意图、审美情趣与思想境界,是了解颐和园及当时时代风貌的重要线索。
A: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 ② ” B: ①西村晨钟鸣古寺 ② 。” C: ①西山晴雪曙色新 ② ,” D: ①西岭烟霞生袖底 ② ”,
在横线①②处分别填入诗句和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现存楹联最多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有不少皇帝亲笔书写的楹联。比如涵远堂楹联“ ① ,东洲云海落樽前”就是康熙的作品,上下联虚实相应,既空灵超脱,又气势磅礴。霞芬室楹联是乾隆的作品,上书“窗竹影摇书案上,山泉声入砚池中 ② 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整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别有意趣。这些楹联直接记录了当年最高统治者的造园意图、审美情趣与思想境界,是了解颐和园及当时时代风貌的重要线索。
A: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 ② ” B: ①西村晨钟鸣古寺 ② 。” C: ①西山晴雪曙色新 ② ,” D: ①西岭烟霞生袖底 ② ”,
把下列句了组成衔接紧密、意思完整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进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 ②冒雨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 ③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 ④眼不见,耳则愈灵。 ⑤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 ⑥这时,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 ⑦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出,已入山中。
A:②⑤⑥③①④⑦ B:②⑥⑤④③①⑦ C:⑦⑤④②①②⑥ D:⑦②④③①⑥⑤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4~15题。
题弟侄书堂
唐•杜旬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 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 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 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 莫向光阴惰寸功。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 )(5分)
A.首联写到作者身处战乱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的影响而无法静心专研学问。
B.颔联表明家乡虽然处于干戈之地,但弟侄却能秉持信念坚持提升自我,注重礼乐之风。
C.颈联在写景上运用了动静结合和视听结合,磨砚的声音响亮得就像野泉声,表现了弟侄刻苦专研学问。
D.尾联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劝谏在年少时要珍惜时光刻苦学习。
E.本诗语言深奥华丽,表现了对弟侄在战乱是仍然能够坚持学习坚持修业的赞赏。
15、同是以战争为背景,本诗与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之处。(6分)
14.A、E A没有体现无法静心专研学问。
E、语言深奥华丽应改为通俗浅近,平易自然。
15、①《题》主要表现赞赏弟侄在乱世中仍然坚守修业注重礼乐之风的熏陶,表现了不管时代如何动荡内心都要去追寻知识、刻苦专研的感情。(3分)
《过零丁洋》则表现了作者生逢战乱痛恨仇敌愿意为国家捐躯的肝胆之心,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