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某校为学生请“戏曲进校园”和民族音乐”做节目演出,其中一场“戏曲进校园”的价格比一场“民族音乐”节目演出的价格贵600元,用20000元购买“戏曲进校园”的场数是用8800元购买“民族音乐节目演出场数的2倍,求一场“民族音乐”节目演出的价格.
解:设一场“民族音乐”节目演出的价格为x元,则一场“戏曲进校园”的价格为(x+600)元.
由题意得:[cad835bb34c559fd.png]=2×[c03f18d3806af6ba.png]
解得:x=4400
经检验x=44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答:一场“民族音乐”节目演出的价格为4400元.
【2016·海南省】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海南众多的旅游景点中,内地游客尤其特别喜欢三亚的大东海。 B:琼中女子足球队代表中国参加“哥德堡杯”青年足球锦标赛并夺得冠军。 C: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D:何贤川是海南省评出的六名“海南乡村道德好青年”中年龄最小的获奖者之一。
综合性学习(6)分
目前东阳市中小学正掀起“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高潮,不少学校,正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与经典相伴。
材料一:横店二中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的文化元素,让同学们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
材料二:湖溪镇中倡导快乐学国学。班级内众多的楹联、校园墙上的《弟子规》、经典美文以及宿舍的宿舍名(“三乐苑”“栖心阁”)等等,都让同学们随时能接触到经典。
材料三:横店中心小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上板报。只要走进校园,就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圣贤的经典名句把各个角落的橱窗装点一新,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书法展,可以看到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板报,处处显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亲近。
(1) 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分)
(2)为了更好的学习中国文化,以便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本学校设计一门国学课程及相关活动。(2分)
参考示例:课程名称:中国武术
课程内容:介绍中国武术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配合课程举办中国武术表演活动。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3)就针对目前人们国学素养的日趋淡化,请你提几点如何提高国学素养的建议。(2分)
综合性学习(6分)
(1)国学受到各学校重视 (2分)
(2)课程名称:中国京剧 课程内容:介绍京剧在发展历程、主要唱腔、角色和重要代表人物,并且举办京剧表演活动。
课程名称:中国书法 课程内容: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演变和博大精深的内蕴。授课中可让学生临摹书法字帖。(共2分。课程名称1分,课程内容阐述1分)
(3)①广泛阅读,深入研讨国学精典。②听一些关于国学的讲座如《百家讲坛》如于丹的《论语》心得 、《庄子》心得等 ③学校里开展一些国学知识竞赛。④可以增加一些关于国学的课程。(2分写出两点即给满分)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国家开展的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某校学生会开展了相关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1)请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说说“高雅艺术”具备哪些特点,国家采用了哪些方法来保证活动的实效性。(5分)
【材料一】
艺术的发展应该是金字塔型,最底层最广泛的是通俗艺术,而金字塔尖上的应该是京剧、歌剧、交响乐、芭蕾等高雅艺术。同时,尽管从事高雅艺术的艺术家们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大都在艺术中表现出爱和美的主题。
【材料二】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2005年启动,当年资金投入为600万。发展到2008年时,其资金投入已达3200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
【材料三】
为了使学生能够走近高雅艺术,国家每年都组织数百场国家级艺术团、省市级艺术团和高校艺术团的专场演出。此外,还组织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到各地讲学,内容涉及到音乐、美术、书法、审美等有关领域,受益的学生多达几十万人。
答:
(2)请依据下面材料,概括出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意义。(3分)
【材料一】
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来,广大学生通过欣赏名家名作,真正地走近了冼星海、马思聪、施特劳斯、莫扎特等艺术大师,更在对《赵氏孤儿》《杨门女将》《图兰朵》《天鹅湖》《卡门》等国内外经典剧目的欣赏中感受到艺术动人的魅力。
【材料二】
参加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学生感慨:“高雅艺术让我深刻地感觉到曾经津津乐道的一些偶像剧以及选秀活动是多么庸俗,经典的剧目让我开始去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答:
(3)为了配合活动的开展,作为学生会成员,请你协助以下两个社团各拟定一个简要的活
动方案,方案要有活动名称和活动形式。(3分)
①书画社:
②戏剧社:
(1)最高层级的艺术;表现了爱和美的主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组织不同层级的专场演出;组织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讲学。
(共5分。每个要点1分)
(2)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魅力;提升文化修养。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3)答案示例:周末书画展 书画社成员提交书画作品,周末在校园兰亭举办书画展。
(共3分。每个方案1分,表达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成都市中小学正掀起“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高潮,不少学校,正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们与经典相伴。
材料一 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的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
材料二 某学校提倡快乐学国学。校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墙上的《弟子规》、经典美文以及出自经典的指路牌(“三乐苑”“积步轩”)等等,都让学生随时能接触到经典。
材料三 某中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上板报。只要走进校园,就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圣贤的经典名句把各个角落的橱窗装点一新,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书法展,可以看到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板报,处处显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亲近。
(1)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你对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建议是:
(1)各校非常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注重营造国学经典诵读的环境氛围。 (意思相近即 可)(2)示例:开展“国学经典知识”问题大奖赛,用抢答的形式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1)对三则客观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其内涵的相同点,然后对其进行概括提炼即可。同时,要注重对材料前引言的分析,找到提取准确信息的捷径。(2)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只要能扣住题干要求,所提建议有针对性,且语言表达通畅即可,答案不唯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成都市中小学正掀起“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高潮,不少学校,正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们与经典相伴。
材料一 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的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
材料二 某学校提倡快乐学国学。校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墙上的《弟子规》、经典美文以及出自经典的指路牌(“三乐苑”“积步轩”)等等,都让学生随时能接触到经典。
材料三 某中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上板报。只要走进校园,就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圣贤的经典名句把各个角落的橱窗装点一新,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书法展,可以看到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板报,处处显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亲近。
(1)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你对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建议是什么?
(1)各校非常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注重营造国学经典诵读的环境氛围。(意思相近即可) (2)示例:开展“国学经典知识”问题大奖赛,用抢答的形式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1)对三则客观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其内涵的相同点,然后对其进行概括提炼即可。同时,要注重对材料前引言的分析,找到提取准确信息的捷径。(2)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只要能扣住题干要求,所提建议有针对性,且语言表达通畅即可,答案不唯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每小题2分)
成都市中小学正掀起“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高潮,不少学校,正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们与经典相伴。
材料一 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的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
材料二 某学校提倡快乐学国学。校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墙上的《弟子规》、经典美文以及出自经典的指路牌(“三乐苑”“积步轩”)等等,都让学生随时能接触到经典。
材料三 某中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上板报。只要走进校园,就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圣贤的经典名句把各个角落的橱窗装点一新,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书法展,可以看到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板报,处处显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亲近。
(1)从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你对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建议是:
(1)各校非常重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注重营造国学经典诵读的环境氛围。 (意思相近即可)(2)示例:开展“国学经典知识”问题大奖赛,用抢答的形式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1)对三则客观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其内涵的相同点,然后对其进行概括提炼即可。同时,要注重对材料前引言的分析,找到提取准确信息的捷径。(2)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只要能扣住题干要求,所提建议有针对性,且语言表达通畅即可,答案不唯一。]
为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某校准备成立“经典诵读”、“传统礼仪”、“民族器乐”和“地方戏曲”等四个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报名情况如图(每人只能选择一个小组):
(1)报名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共有________人,将条形图补充完整;
(2)扇形图中m=________,n=________;
(3)根据报名情况,学校决定从报名“经典诵读”小组的甲、乙、丙、丁四人中随机安排两人到“地方戏曲”小组,甲、乙恰好都被安排到“地方戏典”小组的概率是多少?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说明.
(1)∵根据两种统计图知地方戏曲的有13人,占13%,
∴报名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共有13÷13%=100人,
参加民族乐器的有100﹣32﹣25﹣13=30人,
统计图为:
(2)∵m%=×100%=25%,
∴m=25,
n=×360=108,
故答案为:25,108;
(3)树状图分析如下:
∵共有12种情况,恰好选中甲、乙的有2种,
∴P(选中甲、乙)==.
2012年10月23日,“高雅艺术进校园”河南民族乐团开封大学专场音乐会在开封大学金松大礼堂举行,千余名师生一同欣赏了这场高品位的视听盛宴。“高雅艺术进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走进高雅艺术,学生对欣赏高雅艺术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校园文化氛围得到改善,对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陶冶艺术情操、传承先进文化,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道理。
(1)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进步。“高雅艺术进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体现了这一道理。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对于国家来讲,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
(3)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雅艺术进校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走近高雅艺术”“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陶冶艺术情操、传承先进文化”体现了这一点。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