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在一场暴风雨后,因家庭变故而失学的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B: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C: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D: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最美司机”吴斌用大爱阐释了生命的价值:
76秒,吴斌用生命履行了职责;76秒,吴斌用平凡成就了伟大;76秒,吴斌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B:在一场暴风雨后,因家庭变故而失学的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C:“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把葫芦形容得晶莹可人(不管是山楂还是荸荠)。
D: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鲁迅)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 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 C: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死掉的雨,是雨的灵魂。 D: 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最美司机”吴斌用大爱阐释了生命的价值:76秒,吴斌用生命履行了职责;76秒,吴斌用平凡成就了伟大;76秒,吴斌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B:在一场暴风雨后,因家庭变故而失学的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黄冈·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 C:“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把葫芦形容得晶莹可人(不管是山楂还是荸荠)。 D: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1.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
2.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3.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说“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5.怎样理解文中“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的含义?
1.邓稼先不是一个普通人物,他为祖国,为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2.这一部分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
3.排比。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
4.他的方向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因为他始终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不会有彷徨、矛盾。
5.邓稼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决定了自己一生的道路。(结合全文对邓稼先的描写可知,他为了祖国和人民,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这种奉献是不求回报的,假如让他重新选择,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阅读《邓稼先》选文,完成第8~12题。(13分)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8.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2分)
9.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0.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1.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 )。(2分)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表达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12.为什么说“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3分)
答案:8.解析:首先看核心词语“骄傲”,主人公所作的贡献巨大,超出了个人和团体的范畴,是祖国的骄傲、民族的自豪;修饰语“永恒”即永远。
参考答案:邓稼先不是一个普通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9.解析:要结合全文结构以及人物的精神内涵来分析。
参考答案:这是对邓稼先一生功业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又总结了全文。
10.解析:排比的形式有多种,可分为句内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此处显然属于段与段的排比。
参考答案:排比。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
11.B 解析:邓稼先的事迹因工作的特殊性很多属于国家机密,很难为外界所熟知。
12.解析:邓稼先的人生方向与民族的方向是高度一致的,这是他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的体现。
参考答案:他的人生目标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生命的全部,他始终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场坚定,兢兢业业,所以不会有矛盾,也不会彷徨。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1.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2分)
2.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3.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4.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动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5.怎样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3分)
1.邓稼先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全民族的骄傲。
2.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
3.排比,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
4.B
5.邓稼先以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精神换来了自己光荣的一生。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10、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2分)
11、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2、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3、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动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 )(2分)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14、怎样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2分)
10、邓稼先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全民族的骄傲。(2分)
11、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 (2分)
12、排比,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2分)
13、B(2分)
14、邓稼先以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精神换来了自己光荣的一生。(2分)
作者在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感情有极大的震荡,接着作者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他为什么这样写?
答;
不是。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含蓄地告诉读者,他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也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这样写,语言简练,蕴含丰富,更能给读者回味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