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江西吉水人杨万里有诗《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请问诗的后两句是什么?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答案(1) 答: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2)答:“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出淤泥而不染: 不蔓不枝:
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4.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1.却(可是,但是);长枝蔓
2.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3.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4.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 ②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
③不蔓不枝___________ 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
2.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D.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喜爱的原因。
我最喜爱的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多;②洗涤;③长枝蔓;④少。
2.B(B为取消句子独立性,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其余均是结构助词)
3.不贪图富贵,不追求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等。(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4.示例:我喜爱兰花,因为它象征着纯洁,它默默地绽放,为人们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一股暗香。(符合要求即可)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1)《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它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按要求填空。(14分)
①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 ,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④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⑤《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忧伤、对家人思念的两句诗是 , 。
⑥《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物的句子是 , 。
⑦花无语,人有情,花草香里说人性。莲里有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 ”的高洁;梅中有陆游“ ,只有香如故”的坚守;落英间有龚自珍“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
⑧写出两句关于“担当”的诗句。(连续的两句)
①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 ③不尽长江滚滚流
④举杯邀明月 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⑥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⑦濯清涟而不妖 零落成泥碾作尘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⑧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说明:本题14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增减字,该空不得分。)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一分)
① ,鲜克有终 。 ②桃李不言, 。
③ ,禅房花木深。 ④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
⑤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
⑥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⑦《登岳阳楼》一诗中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生动的两句诗是: , 。
[230724c5839fcc79.gif]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
(1)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解析:
无
白居易有诗:“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有诗:“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番《杨柳枝》”这两句诗都体现了对_____的讴歌。
A:文化创新 B:文化交流 C:文化传承 D:文化融合
白居易有诗:“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有诗:“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诗都体现了对_______的讴歌。
A:文化创新 B:文化交流 C:文化传承 D: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