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你刚才到哪里去啦?”妈妈着急地问我。“我去打篮球的。” B: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很想知道你从哪儿来。 C:要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可自学《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D: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

句中 在 处不能用问号(“?”)的一项是( )

A:我也不知道他后来怎样了 在 B:我还能希求什么呢 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C:“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在 ”妈妈突然问我。 D: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在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A.)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B.)。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C.)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了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请从备选词中选出文中横线该填的字词(3分)

A.  B.  C.

备选词语:也许 一定 珍贵 名贵 无可挽回 贵重 到此结束 真相大白

2.对文中妈妈的语言和做法正确理解应该是(3分)( )

A.妈妈让“我”去送糖果,说明妈妈重视孩子间的友谊,是通情达理的。

B.为换回羚羊木雕,不得不拿出一盒糖果,可见妈妈一贯小气。

C.父母都舍不得送人的物品,孩子就更不应自作主张。妈妈的话是对的,而且妈妈还拿出一盒糖果,这都是为了顾全“我”的面子,表明妈妈对“我”十分关心。

D.妈妈的话和做法表面显得通情达理,好像珍视孩子间的友谊,实际上是狭隘的重财轻义思想作怪,对孩子心灵造成极大伤害。

3.奶奶说:“这样多不好。”“这样”二字在文中指代的是(3分)( )

A.父母和孩子发生争执。

B.孩子自作主张把木雕送人。

C.父母让孩子用糖果换回羚羊木雕。

D.“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

4.孩子推开妈妈的糖果是因为(3分)( )

A.觉得糖果作为礼物太轻,拿不出手。

B.对父母重财轻义认识十分不满,觉得送糖果做法很虚伪,是对纯洁友谊的一种玷污。

C.事情紧急不愿再添麻烦。

D.孩子受了极大委屈,采用对抗方式向母亲示威。

1.A.一定 B.贵重 C.无可挽回

2.D 3.C 4.B

阅读下文,完成11~16题。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的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你不知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11.分别说说家庭成员面对羚羊木雕所持的态度。(2分)

12.写奶奶对这件事的态度,有什么作用?(2分)

13.在对待要不要羚羊木雕这件事上,奶奶同爸妈的态度不同,请你分别说一说从奶奶身上可体现什么?从爸妈身上又能反映出什么问题来?(2分)

14.文中“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木雕的贵重”中的“羚羊”和“你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中的“木雕”是否是一件东西?(2分)

15.本文的主题是“羚羊木雕”,原文题是“反悔”,你认为哪一个文题更好?为什么?(2分)

16.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想法,把文中的故事给你的爸爸妈妈进述一下,看看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同他们交流交流。(2分)

11.我:东西已经送走了,我有权送人。  妈妈、爸爸:这样贵重的东西不能轻易送人,送了也要要回来。奶奶:东西虽然不能轻易送,但已经送了就算了。

12.反衬爸爸妈妈。

13.奶奶:通情达理,她知道羚羊木雕贵重,但更懂得情义是重于财物的。

14.是同一件东西。

15.略  16.略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8.第一段中“突然”一词渲染了什么气氛?从中可以看出“妈妈”“我”的心理如何?

9.“我”与“父母”为什么产生了矛盾?作者对“我”的做法抱什么态度?举例说明。

10.“我”已经说明了把羚羊送给了“最好的朋友”,“妈妈”是怎样对待的?“坚定”该怎样理解?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1.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与妈妈的不同。你认为爸爸对此的态度如何?

8.紧张气氛;妈妈心慌、我惊吓。

9.我把爸爸送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小朋友。作者对“我”理解、同情。从对“我”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中流露出来。如“我哭着喊”,“心里难受极了”等。(举任何一例即可)

10.什么“最好的朋友”,妈妈一点也听不进去,心里只知羚羊木雕贵重,不知友谊珍贵。坚定:固执生硬。她是重财轻义的人。

11.虽然爸爸的声音平静,但说的话似是而非,他的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也是重财轻义。

阅读 《羚羊木雕》中语段回答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产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未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苦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   (A.盯B.看C.望)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    地点燃一支烟,    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    ,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犄(  )      怦怦(    )

2.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现词填在方格内.

3.在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横线上。

A.慢慢        B.静静        C.平静

4.爸爸、妈妈对“我”送掉羚羊这件事的反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答:相同:                            

不同:                                                                       

5.妈妈说:“要不我和你一起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选择最佳答案( )

A.怕“我”一个人出门胆小,要陪“我”去。

B.怕“我”有情绪,陪我去,可以减轻“我”的反感。

C.说是“一起去”,实是逼“我”去,非要讨回羚羊不可。

D.“一起去”说明事态的严重性,告诫“我”千万不能把贵重东西送人。

6.文中写:“‘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又写:“我没有理由了。”这说明“我”在父母威逼下的什么态度?()

A. 坚决__。

B.无可奈何,只好服从。

C.虽然内心不服,但行动上勉强服从。

D.虽然说“我没有理由了。”但内心是不服的。

7.“我”是不是真的“没有理由了”呢?你的看法如何?

答:                                  

8.你认为爸爸讲的话有没有理由?为什么?

答:                                  

9.“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这句话为什么妈妈听不进去?

答:                                  

10.“我”心里难过极了,这说明了什么?请选择(  )

A.说明“我”脆弱。      B.说明“我”的无可奈何。

C.说明“我”的感情被伤害了。D.说明“我”觉得父母太不讲理了。

1、略 2.A 3.BA C 4.相同:都要我把羚羊要回来。不同:妈妈严厉,步步进逼,咄咄逼人;爸爸则貌似“平静”实则冷酷地讲道理。5.C 6.D 7.从“没有经过父母的允许”的角度说,“我”确是“没有理由了”;但如果从要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友情来说,却不是没有理由的。8.从“重财轻义”来说是有理由的;但从孩子真诚友爱来说是没有理由的。9.因为妈妈心里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友谊珍贵。10.C 

阅读《羚羊木雕》节选片段,完成第6——9题。

①“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②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

③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④“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⑤“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⑥“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⑦“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⑨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

⑩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6.选文围绕了“羚羊木雕”这件工艺品的得失展开记叙,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是“我”以 为重的纯洁心灵;另一方面是父母以 为重的复杂心理,用一个四字短语 可概括父母的行为。(3分)

7.第⑩段中的 加点的“这样”指什么?(2分)

8.文中第⑧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表达了我 的心情。(3分)

9.假如你就是《羚羊木雕》中的“我”,为了让父母真正理解“我”,请你尝试给父母写一段话,告诉他们“我”的想法和愿望。(3分)

6. (3分)友谊  价格   重财轻义

7. (2分)把送给别人的礼物又去要回来。

8. (3分)语言和动作或神态描写,表达了“我”对妈妈让我去要回送给培养礼物的强烈反对和内心的难过。

9. (3分)爸爸妈妈,也许在你们大人眼里友谊是有价的,但是我真的很珍惜和万芳的友谊,我不想失去这位好朋友,我想把最好的礼物送给我最好的朋友,所以我才会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的,请你们理解我好吗?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摘自《羚羊木雕》)

10、妈妈想叫“我”去用盒糖换回羚羊木雕的做法妥不妥?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

11、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前前后后奶奶的话并不多,请你想象一下,此时她心中究竟是怎样想的?

答:

12、从万芳处讨回羚羊木雕之后,“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试设想,此件事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将如何处理它的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

10、(参考)不妥。因为妈妈是认为盒糖不贵重,可以送人;而羚羊贵重,贵重的东西是不能随便送人的。在大人眼中孩子间的友情是不贵重的。

11、奶奶心中认为已经送给小朋友的礼品就不应该再去要回来,大人也要尊重孩子的感情。(答案可多种)

12、答案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摘自《羚羊木雕》)

10、妈妈想叫“我”去用盒糖换回羚羊木雕的做法妥不妥?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

11、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前前后后奶奶的话并不多,请你想象一下,此时她心中究竟是怎样想的?

答:

12、从万芳处讨回羚羊木雕之后,“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试设想,此件事如果发生在你身上,你将如何处理它的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

10、(参考)不妥。因为妈妈是认为盒糖不贵重,可以送人;而羚羊贵重,贵重的东西是不能随便送人的。在大人眼中孩子间的友情是不贵重的。

11、奶奶心中认为已经送给小朋友的礼品就不应该再去要回来,大人也要尊重孩子的感情。(答案可多种)

12、答案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