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薪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而两狼之并驱如 (2)野有麦场

(3)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4)其一犬坐于前

2.翻译下列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简要谈谈你对“狼”的看法。

1.(1)故:旧、原来。(2)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3)以:来(4)犬坐:像狗一样坐

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3.狼是贪婪、凶狠和狡诈的,人只要用勇气和智慧就一定能战胜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作者蒲松龄是 代杰出文学家,本文出自他的短篇小说集 ,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乃悟前狼/假寐

3.翻译下面句子。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1清  《聊斋志异》      

2B 

3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4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剩骨(      )

(2)行甚远(      )

(3)屠大(      )

(4)一狼其中(      )

2.翻译下列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1)仅,只 (2)连接,紧跟 (3)处境困迫,为难 (4)挖洞 

2.(1)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外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示例:结尾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主题。既是对狼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残,狡诈阴险,但在智慧勇敢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止有剩骨 止: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

(3)一狼洞其中 洞: (4)屠自后断其股 股:

2.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1)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

“遇狼—_______—御狼—_______”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2)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从屠户与狼的关键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通“只”(或:只;仅) (2)旧(或:原来)(3)打洞  (4)大腿 (意思对好可)

2.(1)一只狠径直走开,另一只狠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去” “犬”解释错误该句不得分,“去”为走开或离开、“犬”为像狗似的)

(2)才明白前面的狠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__敌方的。(“寐”、“盖” 解释错误该句不得分,“寐” 为假装睡觉,“盖”为原来。)

3.(1)惧狼杀狼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示例:像狼一样的愚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或: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选段)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或短语。

①缀行甚远 ( ) ②并驱如故 ( )

③一狼洞其中 ( ) ④变诈几何 ( )

2. 下面是对选文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出屠夫心怀恐惧、急于摆脱狼的纠缠的心理状态。

B.选段中两处划波浪线句,后一句照应了前一句,说明屠夫对狼的判断是正确的。

C.选段“顾野有麦场”与成语“瞻前顾后”中的“顾”字意思是一样的。

D.选段以狼的死亡作结,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狼极端愚蠢,人聪明无比。

3.结合选文和生活经验,简要谈谈你所认识到的狼性。

1.①跟着走;②一起追赶;③打洞;④多少

2.D

3.在我们的印象中狼就是凶残、贪婪、狡猾的代表。狼在屠夫的骨头被它们吃尽后,仍紧追不舍,还想吃人;它们竟然想到派一只狼假睡来看住屠夫,拖住屠夫,另一只则试图从后面攻击他,正体现了这一特性。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狼的另一面—— 如母性,为救自己的孩子竟奔跑至死。狼性是复杂的,对它的认识不能太狭隘。

阅读《狼》,完成文后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有剩骨 ( ) 并驱如 ( )野有麦场( )一狼其中 ( )

2.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3.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其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屠乃奔倚其下 ( )

②以 以刀劈狼首 ( ) 投以骨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可以为师矣 ( )

③之 复投之 (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久之,目似瞑…… ( ) 又数刀毙之 ( )

4.《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5、“屠大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问题。(1分)

6、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

( l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2 )其一犬坐于前

7、文章通篇写“狼”,最后归结到“禽兽”上,请你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深刻含义。(3分)

8、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3个。(3分)

9、蒲松龄如何看待狼?你怎样看待狼?(4分)

1. 同“止”;原来的样子;转头看,看见;打洞。

2. 狼也算是够狡猾的了,但是顷刻间双双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3. ①指代狼;代积薪。②用。把。如。凭借。③代狼。助词,用在主谓间,不译。调节音节,无实义。代狼。4.参考: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8.( l )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 2 )其中一条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9.作者由“狼”写到“禽兽”,是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更深广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10.略  11.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恐前后受其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

③狼亦矣: ④屠起: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屠惧,投骨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B.恐前后受敌 屠乃奔倚

C.禽兽变诈几何哉 撤屏视

D.其一犬坐厅事之东北角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4.最后一段文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2分)

[b27fd6ff2387aa81.jpg]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⑴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⑵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0.解释文中加点字。(2分)

窘: 犬: 洞: 变诈: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2分)

2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2分)

A.恐 / 前后受 / 其敌B.屠自后 / 断其股

C.意将 / 隧入 / 以攻其后也D.禽兽之 / 变诈 / 几何哉

21.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与“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中的“之”字相同的是( )(2分)

A.禽兽变诈几何哉B.复投,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久,目似瞑,意暇甚D.而两狼并驱如故

24.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狼的狡猾(任意写出两处即可)?(2分)

20.困窘,处境危急;像狗一样;打洞;作假、欺骗。 21.⑴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可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⑵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__对方的。   22.C      23.B   2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8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①一狼仍 ②从而两狼之并驱如

③其一坐于前 暇甚

1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8.读完全文,你从屠户的经历中受到什么启发?(2分)

16.(4分)①跟从;②旧,原来;③像狗一样;④神情或态度

17.(3分)另一只狼在柴草堆打洞,想要从洞中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18.(2分)对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勇于斗争,才会胜利。

《狼》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1)途中两狼,行甚远( ) (2)屠大,恐前后受其敌( )

(3)身已半入,止露尾( ) (4)狼亦矣,而顷刻两毙( )

2、解释下列带点的词。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坐于前( )

(2)屠起,以刀劈狼首( )

(3)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 )

(4)狼亦矣,而顷刻两毙( )

3、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B.、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翻译下列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

(2)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译文:

5、找出描写屠夫和狼相持的句子。

6、其中一只狼为什么要“犬坐于前”,“目似瞑”,装出“意暇甚”的样子?

1、(1)zhuì (2)jiǒnɡ (3)kāo (4)xiá

2、(1)像狗一样 (2)突然 (3)打洞 (4)狡猾

3、 A

4、(1)屠夫的骨头丢完了,但是这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一起紧紧跟着。

(2)屠夫从后面砍断了它的大腿,也把它杀死了。

5、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6、它要__屠夫,好让另一只狼从积薪后打洞攻击他。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