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获得智慧的重要来源。但是如果迷信书本,变成本本的奴隶,思维就会陷入僵化,创造性就会受到阻碍。所以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上述观点表明()①书籍和实践都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②必须反对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对待书本知识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要坚持用辩证否定观对待书本知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
———鲁迅《在酒楼上》
谈谈这段话的含义。
出书也应该象做人一样()。过于花哨,过于做作,以大诱人,以奇诱人,这实在不应该成为出版社界推崇的风尚。
A:实际 B:实在 C:老实 D:真实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B: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C:他安详地合着眼,__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D:针对在校初中生能否使用手机的问题,某班向家长进行了专项调查,80%赞同使用手机的结果让班主任李老师莫衷一是。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 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B: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不少学问渊博的人,不知融会贯通,终身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 D:日本政府理直气壮地决定购买钓鱼岛,妄想将钓鱼岛“收归国有”,这些举动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网上的信息资源可以说包罗万象,既让人大开眼界,又令人眼花缭乱。 B:亚历山大想尽办法要试一师,结果还是踌躇满志,后来他拔出剑,将结劈成两半。 C:为了筹建长城站,他费尽心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也流泪了。 D:不少学问渊博的人,不知融会贯通,终身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
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23分)
学问与智慧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②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凭借经验,运用心得,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③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④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清澈,最可宝贵。
⑤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作者 罗家伦 选文有删改)
16.“探骊得珠”是指泅入深水,得到价值千金的珠子。在本文第③段中它的意思是
(2分)
17.第②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8.第④段中加点词“必须”不能删去的理由是 。(3分)
19.说说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4分)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A.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B.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C.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D.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7分)
(1)全文围绕“学问和智慧”展开论述,第一部分(①②段)阐述了 ;
第二部分(③④⑤段)阐述了
(2)全文的论证结构属于 关系
A.总分B.并列C.层进D.对照
16.2分。对问题探究很深,能把握核心。
17.4分,各2分。对比论证 通过对有学问没智慧和有智慧没有很好学问的人的对比,鲜明地论证了学问并非智慧。
18.3分。“必须”表明学问对于智慧的重要性,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
19.4分。作者强调了学问是智慧的基础;学问和智慧融合得越好,就越能创新。
20.3分。D
21.(1)学问和智慧的区别 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2)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呆帐坏帐来说,实在是螳臂当车。 B:明星出书,风潮渐涨。一旦明星已成气候,他们的书不管内容怎样,往往一出版就意味着畅销。我们说,明星出书本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令人不堪卒读。 C:他以疯狂的热情投身于政界,很快就成为本土上的头面人物,一举而实现了衣锦还乡的世代农民的梦。 D:汉室西迁长安,一把火,河洛即成一片焦土,寸草不生,赤地千里,真正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书本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获得智慧的重要来源。但是如果迷信书本,变成本本的奴隶,思维就会陷入僵化,创造性就会受到阻碍。所以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上述观点表明①书籍和实践都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②必须反对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对待书本知识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要坚持用辩证否定观对待书本知识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