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治未病”的典故对风险管理者的有益启示是()。

A:损前预防胜过损后补偿 B:亡羊补牢未为晚 C:转移风险优于自留风险 D:谦受益,满遭损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属于什么类型的控制()

A:前馈控制 B:同期控制 C:反馈控制 D:现场控制

俗语“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可视为一种()行为。

A:预先控制 B:过程控制 C:制度控制 D:成果控制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们这瞎眼领路的,()你们就滤出来,()你们倒吞下去。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是(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C: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D: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秀丽的山川是风景,流淌的小溪是风景,灿烂的山花是风景,挺拔的树木也是风景……而生活中,井然的秩序、勤奋的身影、无私的关怀与周到的服务,更是各自领域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请以“那也是一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议论、抒情、叙事皆可,不少于600字。

按中考标准评阅。

(二)

①孔子说:“士有志于道,而又以穿的不好,吃饭菜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的。”

②孟子说:“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减少欲望。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少,即便本性有所失去,那也是很少的;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即使本性还有所保留,那也是很少的了。”

17.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来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

(1)请概括孔子和孟子主张的共同点。

(2)孔子和孟子提出主张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2分)减少物质的欲望。(2)(4分)孔子从对士的要求的角度来说,认为一个士不应该讲求物质享受;孟子从修养心性的角度来说,认为养心就要减少物欲。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古代经典内容的分析的题目,主要分析二者的异同点,相同点为:“耻恶衣恶食”“善于寡欲”,不同点:“士”“养心”。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根据提示填空。(6分)

(1)由“亡羊补牢犹未晚”,我们可以联想到意思相近的诗句,如:

《归去来兮辞》中的      ,       。

《滕王阁序》中的     ,     。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出自唐代王勃的   )

(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4分)

(2)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