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
某综合楼地上52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231m,总建筑面积为193159.58㎡。地下部分为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上各层用途为商场、酒店、办公用房等。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4000㎡。消防用水分别从两路市政管网各引一路DN300的进水管,并在综合楼四周环通,环网上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综合楼各层均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内设水喷雾灭火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为临__给水系统并采用串联消防给水方式供水。在地下三层、地上十五层避难层、地上三十七层避难层分别设置消防泵房和中间消防水箱,在顶层设大于18m³高位消防水箱。
通信机房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该建筑还设有正压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应急照明、消防疏散指示标志、灭火器及消防电梯等消防设施及器材。
( )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接收、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并能发出控制信号和其他辅助功能的控制指示设备。
A:火灾探测器 B:火灾报警装置 C:火灾警报装置 D:火灾报警按钮
建筑物内电气柜发生的火灾是属于()火灾。
A:C类火灾 B:D类火灾 C:E类火灾 D:F类火灾
Ⅲ级火灾风险可能发生()。
A:一般火灾 B:较大火灾 C:重大火灾 D:特大火灾
Ⅱ级火灾风险可能发生(),火灾风险性中等,火灾风险处于可控制的水平。
A:一般火灾 B:较大火灾 C:重大火灾 D:特大火灾
在火灾发生时,错误的自救方法是()。
A:可先进入避难层或由疏散楼梯撤到安全地点 B:如果楼层已着火燃烧,但楼梯尚未烧断,火势并不十分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冲下 C:建筑物六层发生火灾时,如楼梯已经烧断,被困人员可利用房屋的阳台、落水管或竹竿等逃生 D:多层建筑火灾,如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又无其它自救办法时,可用绳子或床单作为逃生工具
乙炔气着火发生的火灾是属于()火灾。
A:B类火灾 B:A类火灾 C:D类火灾 D:C类火灾
发生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电缆连接的电气设备和电缆接线盒有严重缺陷及电缆受挤压短路 B:设备与电缆的阻燃性差 C:无火灾的监视, D:现场的灭火设施起不了灭火作用。
火灾发生时,下列()行为是对的
A:为保护生命安全,一定要先把火扑灭再外逃 B:携带容易烧毁的存折、钱币等外逃 C:迅速逃离后远离火灾现场
火灾发生时,下列()行为是错误的?
A:为保护建筑物与室内财产,一定要先把火扑灭再外逃 B:携带容易烧毁的存折、钱币等外逃 C:逃离后远离火灾现场 D:不清楚门外的火情时就跳楼逃生
某食品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8人死亡,13人受伤,过火面积约4000 m2,直接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经调查,认定该起事故的原因为:保鲜恒温库内的冷风机供电线路接头处过热短路,引燃墙面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所致。起火的保鲜恒温库为单层砖混结构,吊顶和墙面均采用聚苯乙烯板,在聚苯乙烯板外表面直接喷涂聚氨酯泡沫。毗邻保鲜恒温库搭建的简易生产车间采用单层钢屋架结构,外围护采用聚苯乙烯夹心彩钢板,吊顶为木龙骨和PVC板。车间按照国家标准配置了灭火器材,无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部分疏散门采用卷帘门。起火时,南侧的安全出口被锁闭。着火当日,车间流水线南北两侧共有122人在进行装箱作业。保鲜库起火后,火势及有毒烟气迅速蔓延至整个车间。由于无人组织灭火和疏散,有12名员工在走道尽头的冰池处遇难。逃出车间的员工向领导报告了火情,1O分钟后领导才拨打"119"报火警,有8名受伤员工在冰池处被救出。经查,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曾接受过消防安全专门培训,但由于单位生产季节性强,员工流动性大,未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疏散演练。当日值班人员对用火、用电和消防设施、器材情况进行了一次巡查后离开了车间。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依据本案例描述和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单位发生火灾时, 应当立即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这次火灾事故中,该单位未能做到( )。
A:及时报警 B:启动消防灭火系统 C:组织扑救火灾 D:启动防排烟系统 E:及时疏散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