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8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2个月”就诊。B超提示“子宫肌瘤”。腹腔镜下行子宫肿瘤切除术。巨检:碎肌性组织9 cmx7 cmx5 cm,肿块灰白,质稍软,质地均匀,部分可见边界。)
该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建议是
A:低度恶性,建议扩大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 B:高度恶性,建议广泛性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淋巴结清扫 C:生物学行为不能确定,建议单纯肿瘤切除 D:生物学行为不能确定,建议子宫切除 E:良性肿瘤,不需其他治疗 F:良性肿瘤,有可能复发,建议随访
一青年行脑动脉瘤切除术。
下列哪项不是预防动脉瘤破裂的措施 ( )
A:避免诱导时颅内压骤升 B:避免插管时血压骤升 C:避免诱导插管及术中呛咳或挣扎 D:动脉瘤切除前应快速输注甘露醇 E:避免血压大幅度的波动
患者女性,53岁,因阵发性头痛,头晕,胸闷,心悸5年,加重3个月入院,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拟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提示:患者经术前准备,目前血压控制良好,电解质正常,血容量得到适量补充,拟于次日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提问: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A:麻醉方法首选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 B:麻醉方法首选全身麻醉 C:术中应采用长效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和心率 D:因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故无需动脉和中心静脉测压监测 E:嗜铬细胞瘤切除后,仍需维持降压 F:术中严密观察,注意有无胸膜损伤或气胸的发生
患者女性,53岁,因阵发性头痛,头晕,胸闷,心悸5年,加重3个月入院,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拟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提示:患者在气管全麻和有创监测下开始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虽然术中持续进行人工降压麻醉,但术者瘤体操作时的血压一直维持在170~130/100~80mmHg,当嗜铬细胞瘤瘤体切除后,患者血压迅速由170~130/100~80mmHg,下降至70~80/40~50mmHg。提问:血压迅速下降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A:急性心衰 B:降压麻醉药物的继续作用 C:腹腔镜气腹压压迫外周血管 D:血容量相对不足 E:外周血管失去嗜铬细胞瘤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刺激而扩张 F:高血糖反应
某女性患者,59岁,因“甲状腺结节20年,增大1年”来诊。甲状腺检查提示结节直径2.6 cm,恶性可能性大。
该患者准备做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术式应选择
A:甲状腺结节摘除 B: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 C:甲状腺单叶切除 D:甲状腺双侧次全切 E: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F:只摘除术中能摸到的肿大淋巴结
某男性患者,14岁,以左侧鼻腔反复出血1年,左侧渐进性鼻塞3个月就诊。患者无耳鸣、听力下降,无外伤史。
拟于鼻内镜下行肿瘤切除术,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A:术前一天备血 B:术前行颈动脉造影及栓塞术,以减少术中出血 C:术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及输血前体检项目 D:手术前先输血400ml E:手术前行鼻腔冲洗,以清除鼻腔分泌物 F:术前抽血查EB病毒
某男性患者,59岁,头痛,呕吐2个月余。行颅脑MRI示:右额叶占位。后行开颅探查+肿瘤切除术,病检示"胶质母细胞瘤"。
该患者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推荐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为
A:放疗 B:化疗 C:鞘注化疗 D:同步放化疗 E: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F:再次扩大切除术
某男性患者,44岁,反复发作头痛、多汗和严重高血压。查体发现血压210/130mmHg,心率105次/分。否认其他病史。经过进一步检查后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拟施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选择哪些监测
A:ECG、脉搏血氧饱和度 B: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 C:体温和尿量 D: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考虑放置肺动脉导管 E:可以应用微创监测技术评价心脏功能
某女性患者,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
有关纵隔肿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腺瘤、畸胎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率居纵隔肿瘤前三位 B:100%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C:大多数为良性,但可恶性变 D: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明确其部位与表面情况 E:纵隔肿瘤主要行手术切除治疗 F: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
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时,应选用气管内插管全麻的是
A:病程较长,肿瘤巨大有气管压迫症状者或疑有气管软化者 B:精神高度紧张不合作者 C:地方性甲状腺肿虽有呼吸不畅感觉但气管尚无压迫及管腔变窄的变化 D:胸骨后甲状腺肿 E:患者难以耐受手术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