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行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医师给予其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所使用的方案是:术后立刻给予吗啡负荷量2mg,持续剂量1mg/h,冲击(弹丸)剂量0.5mg/次,锁定时间10min。

静脉PCA是术后镇痛的首选方法,其优点是

A:程序锁定可避免药物的作用过度叠加导致药物过量 B:与肌内注射阿片类药物相比,可减少缺乏镇痛药知识的不足 C:术后立刻负荷剂量可避免术后镇痛出现空白期 D:术后镇痛药量明显减少 E:避免术后医师处方镇痛药和给镇痛药之间的忍痛过程 F:吗啡是静脉PCA常用的药物

患者男,45岁,行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医师给予其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所使用的方案是:术后立刻给予吗啡负荷量2mg,持续剂量1mg/h,冲击(弹丸)剂量0.5mg/次,锁定时间10min。

该患者术后安静时镇痛效果尚可,但活动时仍有明显的运动痛,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不予处理 B:连续给予2~3次冲击剂量 C:静脉或肌内注射帕瑞昔布40mg D:静脉或肌内注射氟比洛酚酯50mg E:静脉注射小剂量__0.25~0.5mg/kg F:限制活动

患者男,50岁,晚期食管癌患者。剧烈痛,VAS8分,服用硫酸吗啡缓释片,300mg/d,疼痛可缓解到VAS3分,但有严重便秘。

该患者在最初使用阿片类药时曾用静脉滴定法确定合适的镇痛药剂量,患者自控镇痛(PCA)的组成要件是

A:给予负荷剂量,迅速镇痛,给予持续剂量,持续镇痛 B:根据疼痛强度,疼痛性质,按照疼痛阶梯从非甾体消炎药,弱阿片类药过度到强阿片类药,口服1片起 C:包括负荷剂量,持续剂量,制止突发痛的剂量,并注意负荷量和突发量的2次给药间隔时间要以药物作用高峰消失为准 D:小量多次给药达到VAS评分减低50% E:首剂量要低,根据镇痛的情况逐步加量,5个药物半衰期后达到稳态

女性,40岁,风湿热急性发作,体温40℃。右膝关节和左肩,肘关节红肿热痛,右膝,左肩和左肘关节功能障碍,目前正在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性抗链球菌治疗。

非甾体抗炎镇痛剂的作用机制是

A:通过激动体内的阿片受体产生解热,消炎,镇痛和抗风湿效应 B: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达到解热,消炎,镇痛和抗风湿作用 C:通过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降解发挥解热,消炎,镇痛和抗风湿作用 D:通过阻断胆碱能受体产生解热,消炎,镇痛和抗风湿作用 E:通过抑制神经突触对5-羟色胺的再吸收发挥解热,消炎,镇痛和抗风湿作用

患者女性,76岁,体重40kg,因肺癌在全身麻醉下行左肺叶切除术,术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各项化验结果均正常,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给予负荷剂量吗啡0.1mg/kg,然后开始术后镇痛。

提示:患者采用了持续泵注+PCIA模式行术后镇痛,患者返回病房2小时后意识模糊,呼吸频率减慢,出现口唇发绀,脉氧饱和度为75%,双肺部无啰音,血压160/90mmHg,心率100次/分。提问:患者此时的可能诊断是:

A:高血压危象 B: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支气管痉挛 D:呼吸抑制 E:脑梗死 F:过度镇静

患者女性,76岁,体重40kg,因肺癌在全身麻醉下行左肺叶切除术,术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各项化验结果均正常,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给予负荷剂量吗啡0.1mg/kg,然后开始术后镇痛。

提示:进一步体检发现患者双侧瞳孔呈针尖样,家属说:"回到病房后一直有家属控制PCA按钮,且每隔8分钟按压一次"(该镇痛泵的锁定时间是8分钟)。提问:此时的应急处理措施是:

A:立即静脉注射呼吸兴奋剂 B:停止使用镇痛泵 C:鼻导管吸氧 D:立即托上颌开放气道 E:纳洛酮0.1~0.2mg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 F:防止误吸 G:面罩加压给氧,必要时控制呼吸

(肝功能受损患者的个体化给药原则)

慢性肝炎患者应用较小剂量的麻醉药或镇痛药(有肝毒性)亦可诱发肝性脑病

A:戒除烟酒嗜好 B:定期检查肝功能 C: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D:治疗必需,则应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不要长期服用 E:随时监测和观察(如黄疸,肝肿大,肝区叩痛等)

研究人员在自愿的原则下,将条件相似的53名产妇随机分成3组,分别按3种不同剂量服用某药,其镇痛效果如下表所示:

欲比较该镇痛药不同剂量的镇痛效果,应进行

A:单因素方差分析 B:双因素方差分析 C:多个样本率之间的比较 D:多个样本构成比之间的比较 E:四格表χ检验

老年人的给药剂量更应强调个体化的机制主要是()

A: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B:脂肪组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C:肝药酶活性的个体化差异影响大于年龄的增长 D: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对肝素及华法林非常敏感 E:心血管系统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内环境稳定功能减弱

老年人的用药剂量更应该强调个体化,缘于()

A:胆汁分泌缺乏 B: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 C:肝药酶活性的个体化差异大于年龄增长 D:脂肪组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血浆清蛋白浓度降低 E:肝血流量减少,肝细胞数量减少,肝微粒体酶系活性降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