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告诉公路B56段,20许,槽罐车与驾驶员 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破裂,液氯泄露导致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死亡.撞车事故发生后, 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状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用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 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导致了该高速公路B56附 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日2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的紧急 疏散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

根据《尤其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调查组职责是( )。

A:请军队参与调查 B:加强危化品运送管理 C:调查事故通过 D:提出对驾驶员甲的处理意见

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告诉公路B56段,20许,槽罐车与驾驶员 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破裂,液氯泄露导致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死亡.撞车事故发生后, 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状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用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 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导致了该高速公路B56附 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日2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的紧急 疏散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

该事故调查取证重要包括:( )

A:搜集与事故发生有关事实 B: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C:慰问抢险人员; D:寻访驾驶员甲 E:及时让新闻媒体公布信息;

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告诉公路B56段,20许,槽罐车与驾驶员 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破裂,液氯泄露导致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死亡.撞车事故发生后, 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状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用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 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导致了该高速公路B56附 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日2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的紧急 疏散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

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

A:中毒人员死亡的丧葬和抚恤费用 B:受伤住院村民补助、救济费用 C:受伤住院村民费用 D:事故罚款或赔偿费用 E:槽罐车停运期间减少收入的损失

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告诉公路B56段,20许,槽罐车与驾驶员 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破裂,液氯泄露导致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死亡.撞车事故发生后, 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状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用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 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导致了该高速公路B56附 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日2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的紧急 疏散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运送单位需要办理的手续:( )

A:经资质认定 B:对驾驶员甲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 C:配置必要防护用品 D:办理夜间行车手续 E:配置押运人员

某热力发电厂重要生产工艺单元有:贮煤场、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凝 结水系统、化学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灰渣与除尘脱硫系统、制氢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车库等,大 型设备重要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制氢装置、水处理装置、除尘装置等。发电用燃煤,由 汽车直接运往贮煤场,在贮煤场用滚轴筛将煤破碎后送进燃煤锅炉。 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制氢装置为配套电解制氢设备及其管路等。运行时装置中存有的氢气 为50kg,与制氢装置边缘距离为30m处,有6个24m3额定工作压力为3.2MPa,额定工作温度为20℃卧式 储罐。作为生产成品的周转储罐。制氢装置与氢气储罐用管道连接。 锅炉点火助燃为柴油。厂内有两个2023m3的固定储罐存储了柴油。罐的设计充装系数为0.85,两柴油罐 在同一围堰内,在距制氢系统外部边界550m处有一种汽油储罐区,有两个20m3卧式汽油储罐,储罐的设 计充装系数为0.85,两个汽油储罐在同一围堰内。 有关资料:氢气在0摄氏度,0.1MPa环境中的密度为0.09kg/m3,所用汽油的密度为750kg/m3,所用柴油 的密度830kg/m3。原则《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23)中给出:氢气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吨, 在贮存区临界量为10吨,汽油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2吨,在贮存区的临界量为20吨。 回答问题: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原则》(GB6441—1968)指出该电厂也许发生的事故类别及其所在的生产工 艺单元。

按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原则分析存在的事故类型及所在的工艺单元:1、锅炉爆炸:燃烧系统。2、容器爆炸:制氢系统、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3、火灾:贮煤场、制氢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4、其他爆炸:制氢系统、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5、触电:配电与送电系统、循环水系统、化学水系统,汽水系统等6、车辆伤害:储煤场7、灼烫:除尘和脱硫系统,8、淹溺:化学水系统,汽水系统9、机械伤害: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10、中毒和窒息:燃烧系统、化学水系统。

某热力发电厂重要生产工艺单元有:贮煤场、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凝 结水系统、化学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灰渣与除尘脱硫系统、制氢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车库等,大 型设备重要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制氢装置、水处理装置、除尘装置等。发电用燃煤,由 汽车直接运往贮煤场,在贮煤场用滚轴筛将煤破碎后送进燃煤锅炉。 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制氢装置为配套电解制氢设备及其管路等。运行时装置中存有的氢气 为50kg,与制氢装置边缘距离为30m处,有6个24m3额定工作压力为3.2MPa,额定工作温度为20℃卧式 储罐。作为生产成品的周转储罐。制氢装置与氢气储罐用管道连接。 锅炉点火助燃为柴油。厂内有两个2023m3的固定储罐存储了柴油。罐的设计充装系数为0.85,两柴油罐 在同一围堰内,在距制氢系统外部边界550m处有一种汽油储罐区,有两个20m3卧式汽油储罐,储罐的设 计充装系数为0.85,两个汽油储罐在同一围堰内。 有关资料:氢气在0摄氏度,0.1MPa环境中的密度为0.09kg/m3,所用汽油的密度为750kg/m3,所用柴油 的密度830kg/m3。原则《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23)中给出:氢气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吨, 在贮存区临界量为10吨,汽油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2吨,在贮存区的临界量为20吨。 回答问题:

按《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原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给出的危险、有害原因及分类,指出该 电厂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原因及其对应的物质名称。

1、易燃易爆物质:氢气、汽油、柴油。2、自燃物质:燃煤。3、腐蚀性物质:硫(硫化物)。

某热力发电厂重要生产工艺单元有:贮煤场、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凝 结水系统、化学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灰渣与除尘脱硫系统、制氢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车库等,大 型设备重要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制氢装置、水处理装置、除尘装置等。发电用燃煤,由 汽车直接运往贮煤场,在贮煤场用滚轴筛将煤破碎后送进燃煤锅炉。 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制氢装置为配套电解制氢设备及其管路等。运行时装置中存有的氢气 为50kg,与制氢装置边缘距离为30m处,有6个24m3额定工作压力为3.2MPa,额定工作温度为20℃卧式 储罐。作为生产成品的周转储罐。制氢装置与氢气储罐用管道连接。 锅炉点火助燃为柴油。厂内有两个2023m3的固定储罐存储了柴油。罐的设计充装系数为0.85,两柴油罐 在同一围堰内,在距制氢系统外部边界550m处有一种汽油储罐区,有两个20m3卧式汽油储罐,储罐的设 计充装系数为0.85,两个汽油储罐在同一围堰内。 有关资料:氢气在0摄氏度,0.1MPa环境中的密度为0.09kg/m3,所用汽油的密度为750kg/m3,所用柴油 的密度830kg/m3。原则《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23)中给出:氢气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吨, 在贮存区临界量为10吨,汽油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2吨,在贮存区的临界量为20吨。 回答问题:

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23)给出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选作如下两题中任一种: (1)找出该电厂两处危险源及名称。 (2)计算出两处危险源中任一处的储量。

1、汽油储罐危险物质:汽油。2、氢气储罐危险物质:氢气。

某热力发电厂重要生产工艺单元有:贮煤场、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凝 结水系统、化学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灰渣与除尘脱硫系统、制氢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车库等,大 型设备重要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制氢装置、水处理装置、除尘装置等。发电用燃煤,由 汽车直接运往贮煤场,在贮煤场用滚轴筛将煤破碎后送进燃煤锅炉。 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制氢装置为配套电解制氢设备及其管路等。运行时装置中存有的氢气 为50kg,与制氢装置边缘距离为30m处,有6个24m3额定工作压力为3.2MPa,额定工作温度为20℃卧式 储罐。作为生产成品的周转储罐。制氢装置与氢气储罐用管道连接。 锅炉点火助燃为柴油。厂内有两个2023m3的固定储罐存储了柴油。罐的设计充装系数为0.85,两柴油罐 在同一围堰内,在距制氢系统外部边界550m处有一种汽油储罐区,有两个20m3卧式汽油储罐,储罐的设 计充装系数为0.85,两个汽油储罐在同一围堰内。 有关资料:氢气在0摄氏度,0.1MPa环境中的密度为0.09kg/m3,所用汽油的密度为750kg/m3,所用柴油 的密度830kg/m3。原则《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23)中给出:氢气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吨, 在贮存区临界量为10吨,汽油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2吨,在贮存区的临界量为20吨。 回答问题:

指出该电厂也许发生爆炸的重要设备和设施,并指出防止其发生爆炸的保护装置或设备。

锅炉:安全阀; 氢气储罐:安全阀; 制氢装置:安全阀; 汽油储罐:堵火器; 磨煤机:惰性气体或密封保护。

某化工厂的原料、中间产品有火灾、爆炸、中毒的危险性,生产的最终产品有Cl2和化学名CP 的其他产品。生产工艺单元有:原料库房、氯气库房、产品CP库房、生产一车间和生产二车间,厂区周围 有居民住宅和其他工厂。为此,工厂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厂长甲将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交给了厂调 度室主任丙。主任丙为了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自己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毕。通过近三个月的努力,事 故应急预案编制完毕,并交给厂长甲。 厂长甲认真审查了厂事故应急预案,认为(1)事故应急预案中的“一旦事故发生,全厂员工应优先保护重要 生产设备,救济他人”的应急原则,体现了保护企业财产,爱厂如家的奉献精神;(2)“应急救援领导小 组组长为主管生产安全的副厂长乙”,体现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3)“当发生重大氯气泄漏时由场外 消防部门向周围居民发出警报”,体现了生产不扰民的原则;(4)“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后,厂长甲应立即 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两个部门报警的报警程序”待分析;(5)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 评估合理。因此,厂长甲当场就让主任丙立即将事故应急预案打印公布。 厂长甲决定进行应急演习,并再次将任务交给主任丙。主任丙将演习地点设在氯气库房,厂应急救援指挥 部设在氯气库房下风侧的平地上。演习过程为:第一步,指示人员A打开氯气库房中一种装有Cl2的钢瓶, 使Cl2缓慢泄漏;第二步,工人B、C在氯气库房外头假装因Cl2中毒而晕倒;第三步,工人D、E发既有 人晕倒立即离开危险区,并向调度室报警;第四步,事故应急预案立即启动,所有应急人员抵达指定位置 和岗位;第五步,向110、119、120等外部应急救援部门报警;第六步,外部应急救援力量赶到现场,实 行人员救护和抢险。 根据上述的场景回答下列的问题:

指出该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局限性或不对的的做法。

(1)没有成立编制组织,应急预案不能由主任丙一种人编写。 (2)预案未经评审就公布。

某化工厂的原料、中间产品有火灾、爆炸、中毒的危险性,生产的最终产品有Cl2和化学名CP 的其他产品。生产工艺单元有:原料库房、氯气库房、产品CP库房、生产一车间和生产二车间,厂区周围 有居民住宅和其他工厂。为此,工厂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厂长甲将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交给了厂调 度室主任丙。主任丙为了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自己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毕。通过近三个月的努力,事 故应急预案编制完毕,并交给厂长甲。 厂长甲认真审查了厂事故应急预案,认为(1)事故应急预案中的“一旦事故发生,全厂员工应优先保护重要 生产设备,救济他人”的应急原则,体现了保护企业财产,爱厂如家的奉献精神;(2)“应急救援领导小 组组长为主管生产安全的副厂长乙”,体现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3)“当发生重大氯气泄漏时由场外 消防部门向周围居民发出警报”,体现了生产不扰民的原则;(4)“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后,厂长甲应立即 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两个部门报警的报警程序”待分析;(5)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 评估合理。因此,厂长甲当场就让主任丙立即将事故应急预案打印公布。 厂长甲决定进行应急演习,并再次将任务交给主任丙。主任丙将演习地点设在氯气库房,厂应急救援指挥 部设在氯气库房下风侧的平地上。演习过程为:第一步,指示人员A打开氯气库房中一种装有Cl2的钢瓶, 使Cl2缓慢泄漏;第二步,工人B、C在氯气库房外头假装因Cl2中毒而晕倒;第三步,工人D、E发既有 人晕倒立即离开危险区,并向调度室报警;第四步,事故应急预案立即启动,所有应急人员抵达指定位置 和岗位;第五步,向110、119、120等外部应急救援部门报警;第六步,外部应急救援力量赶到现场,实 行人员救护和抢险。 根据上述的场景回答下列的问题:

指出该厂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

(1)应急原则问题: 改善:优先救济人员。 (2)应急领导小组构成问题; 改善:应急指挥组组长是厂长,副组长是副厂长。 (3)报警程序问题(只汇报了2个部门“安监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 改善: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应当同步汇报公安、质检部门。 (4)警报原则(场外公安消防部门告知附近居民,发出警报) 改善:工厂直接向周围居民,发出警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