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波斯著名诗人菲尔多西的代表作是()

A:《果园》 B:《王书》 C:《蔷薇园》 D:《蕾丽与马季侬》

晚年以单口相声征服观众的相声艺术家是()。

A:常宝林 B:马季 C:马三立 D:刘宝瑞

“少马爷”指的是()。

A:马季 B:马甄 C:马志良 D:马志明

香港每年9月至次年6月是赛马季节,每周两次,分别在()举行,由马会经营。

A:沙田赛马场 B:浅水湾马场 C:天坛马场 D:跑马地马场 E:油麻地马场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十多万筑路大军历时五年的艰苦奋战,使西藏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从2006年7月1日改写。 B: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就。 C: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多哈亚运会上的惨败,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D:不久前去世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的祖籍是北京人。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记者还获悉,鉴于马季对中国新时期相声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曲艺家协会拟受予马季先生“人民曲艺家”称号。 B:我们为了求得一劳永逸地解决整个边界问题,委屈求全地提出了目前的方案,我们要尽力克服困难实现这一方案。 C:未竞的事业必须要完成,中国今天仍然需要有场成功的文艺复兴,这样才能对今天的和未来的每个中国人有个交代。 D:与他谈话会有很多收获,因为他饱读诗书,言谈间旁征博引,张口就来,话语里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于卜肆中。司马季主间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语数千言 莫不顺理。

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于世,未尝见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回:“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今夫子所贤者何也?所高者谁也?今何以卑污长者?

二君日:“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今所处非其地,故谓之卑。言不信,行不验,取不当,故谓之污。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贱简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污也。”

司马季主日:“公且安坐。公见夫被发童子乎? 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则不能理。由是观之,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

“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三谏不听则退;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故宫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卑疵而前,孅趋而言;相引以势,相导以利;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饮驱驰,从姬歌儿,不顾于亲,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何以为高贤才乎?

宋忠、贾谊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怅然噤口不能言。

久之,宋忠使匈奴,不至而还,抵罪。而贾谊为梁怀王傅王,堕马薨。谊不食毒恨而死。此务华绝根者也。

太史公曰: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及至司马季主,余志而著之。

(节选自《史记 日者列传》)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所贤者何也? 所高者谁也?

B.擅言祸灾以伤人心 厚求拜谢以私于己

C.,吾闻古之圣人 二人即同舆而之市

D.卜于长安东市 游于卜肆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之所以同宋忠到卜肆,是因为他想见识一下卜者中圣人的风采。

B.宋忠、贾谊听了司马季主的理论,认为都是自己从未听过的,因此很不以为然。

C.司马季主认为,从披发童子不能解释日月之食这件事,可以说明能识别贤与不肖的人太少了。

D.司马季主的话说中了当官者的要害,所以宋忠、贾谊二人神情惆怅,说不出话来。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

译文:

(2)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译文:

(3)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

译文:

7.C

8.B

9.(1)高官厚禄,是世人所认为的高尚的、贤能的人占据的。

(2)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古时候的卜者之所以不被记载,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多不在文献中出现。


解析:

7. C项,前句“之”为助词,译为“的”;后句“之”为动词,译为“到……去”。A项,“所”在两个句子中用法一致,与后面的词共同构成名词性结构,译为“……的人”。B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D项,同为介词,译为“在”,表处所。

8. B项,从第三段宋忠二人的动作“正襟危坐”来看,应为敬佩,而非“不以为然”。

9. (1) “高”“处”各1分,整句1分。

(2) “恨…‘累”各1 分,整句1分。

(3) “所以”1分,“多不见于篇”状语后置句式1分,整句1分。

解题指导: (1)此句中的“高”是活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有“认为高尚”之意;“处”可解释为“占据”。

(2)此句中“恨”是个古今异义词,主要表现在程度上,现代汉语中是“怨恨”,文言文中是“遗憾”;“累”可解释为“牵累、连累”;“愧”是活用的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作“感到差愧”讲。 (3)此句中的“所以”是个多义词。常用的义项有两个:“……的原因”和“用来……”,这里使用的是第一个义项;“于”是个用介词,通常后跟名词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作状语,放在动词“见”的后面.构成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司马季主是楚国人。他在长安东市卜卦宋忠时任中大夫,贾谊任博士,一天二人一同外出洗沐。贾谊说:“我听说古代的圣人,如不在朝做官,就必定在卜者、医师的行列之中。现在,我已见识过三公九卿朝中士大夫,对他们的才学人品都可以说了解了。我们试着去看看卜者的风采吧。”二人就同车到集镇去,在卜筮摊馆聚集的地方游览。司马季主闲坐馆中,三四个弟子陪侍着他,正在谈论天地的规律。日月的运行,阴阳吉凶的根源。讲了数千言,无不顺理成章。

宋忠、贾谊十分惊异而有所领悟,整理冠带,端正衣襟,恭敬地坐着,说:“我看先生的容貌,听先生的言辞,晚辈私下观看当今之世,还未曾见到过(先生这样的人)。现在,您为什么地位如此低微.为什么职业如此污浊?”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说:“看两位士大夫好像是有道德学术的人,现在为什么会说出这种浅薄的话,为什么措辞这样粗野呢!你们所认为的贤者是什么样的人?所认为的高尚的人是谁?现在凭什么将长者视为卑下污浊的人呢?”

两位大夫说:“高官厚禄,是世人所认为的高尚的、贤能的人占据的。如今先生所处的不是那种地位,所以说是低微的。所言不真实,所行不灵验,所取不恰当,所以说是污浊的。卜筮者,是世俗所鄙视的。世人都说:‘卜者多故作庄严地用夸大之辞来迎合人们的心意,虚假抬高人们的禄命来取悦人心,编造灾祸来使人悲伤,假借鬼神来骗人钱财,贪求酬谢来利于自身。’这都是我们认为可耻的行径.所以说是低微污浊的。”

司马季主说:“二位暂且安坐。你们见过那披发童子吗?日月照着,他们就走路;不熙。他们就不走。问他们日月之食和人事吉凶,却不能解释清楚。由此看来,能识别贤与不贤的人太少了。

“大凡贤者居官做事,都遵循正直之道以正言规劝君王,多次劝谏不被采纳就引退下来;他们称赞别人并不图其回报,憎恶别人也不怕其怨恨,只以对国家和百姓有利为目的。所以。官职不是自己所能胜任的就不担任,俸禄不是自己功劳所应得到的就不接受;看到心术不正的人,虽然居显位也不敬重他;看到有污点的人,虽然他高居尊位也不屈就他;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现在你们所说的贤者,都是些足以为他们感到羞愧的人。他们低声下气地趋奉,过分谦恭地讲话;凭权势相互推荐,以利益相互引导;被委任官职后,不肯让贤者陈述功劳,(却自夸其功,)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没有的变成有的,把少的改为多的,来求得权势尊位;大吃大喝,策马四处游乐.犬马声色,无所不为,不顾父母亲人死活,专做犯法害民的勾当,肆意挥霍,虚耗公家:这其实是做强盗而不拿弓矛,攻击他人而不用刀箭。虐待父母而未曾定罪。杀害国君而未被讨伐的一伙人。凭什么认为他们是高明贤能的人呢?”

宋忠和贾谊听得精神恍惚而若有所失,茫然失色,神情惆怅,闭口不能说话。过了很久,宋忠出使匈奴,没有到达那里就返回了,因而被判了罪行。贾谊做梁怀王的太傅,粱怀王不慎坠马而死,贾谊引咎__.痛苦悔恨而死。这都是追求华贵而断绝性命的事啊!

太史公说:古时候的卜者,之所以没有被记载,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多不在文献中出现。待到司马季主,我便将其言行记述成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如此新锐如此保守

云也退

①我手机里一直存着个电话,“汪爷”。那是汪景寿,我向他问起他最熟悉的朋友之一。“你说马季啊,现在也少联系了。马季存了十多个自己写的新段子,他不想拿出来,等以后再说。”

②马季为何怠于抛头露面了?汪爷说,他厌恶如今的风气。属于马季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要办相声晚会,摄像机镜头四面八方扫过去,扫不到一个连鼓掌都透着整齐、笑容都透着幸福的观众席了。名义上马季依然是业内的项梁柱,但同行不见得真买他的账。他批评某著名相声演员的基本功有欠扎实,对方立刻表达不快,而且观众不管,他们不觉得这位相声演员说的《卖布头》是在糟践传统相声,他们确实被逗笑了,还赞许此人的段子敢揭露社会阴暗面。马季注定沉默,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世无英雄,难道刘、侯两位大师亲传的台风、手法、吐字,已经不如“揭露社会阴暗”更重要?

③在戏曲曲艺等“国粹”领域,“保守”是一种完全可以理解的倾向。马季认为,没有那些薪火相传的基本功,就不成其为相声;欣赏不了《报菜名》,把它混同于饶舌音乐.就难说是懂相声。祖宗的东西既成定格,往后的修补就只能在框架以内进行,不管什么内容的相声,都得讲究假痴不癫,讲究语气急转、卖关子、谐音谐义,讲究搭档的默契等等。观众不再奉一种规矩为正宗时,马季向媒体流露出对某些“新锐”的不屑。

④但是,记忆中的马季却从未落伍过,他用自己的方式开新,开得惊艳奔放,火爆热烈,生气勃勃。不论什么题材的相声,叙事与抖包袱都能在精巧的编织下透出文学作品一般的韵律,选句择词妙到纤毫,不容半分增减。马季相声中的美,早在一个据说只能孕育样板戏的时代就产生了。而且,他的才华可以轻易地突破“歌颂体”之类概念的束缚——去除掉蒙在外表的话语枝蔓,《桃源新貌》就是一段以制造古今话语体系的矛盾收获幽默效果的作品,《游击小英雄》则是儿童、成人、日本鬼子三套语言系统交织、穿插、碰撞而成的喜剧。只有功力深厚如马季者,在如此刻板的题材上亦能栽成幽默之花。

⑤正是一个力主“歌颂”的时代,最大程度地激发了马季的创作力——他的局限也正是他的力量所在。然而,这也铸就了马季晚年的困惑和受挫感:时代嬗变之后,他对观众不再有十足的把握了,他似乎不知道除了完美地演绎一个笑话获取台下的欢乐之外,还有什么稍高一点层面上的东西可以唤起观众的共鸣——而追求这种共鸣,却是马季这一代相声演员的内心自觉,且将其忠实地传到下一代。所以姜昆再也不可能演出《时间与青春》《我与乘客》《北海游》这样的作品,因为他只是在有限的若干年里,在“四化”“新长征”“劳模”成为流行语的若干年里,意识到一种为青年人慷慨指路的强烈需要——如马季当年背负的使命。

⑥当我打电话给汪老爷子时,完全想不到那将是我跟他的最后一次通话。我听到他那一声标志性的拖腔“喂——”时,完全想不到他只剩下不到半年的岁月,身后子嗣全无。马季比他的老友晚走不过9个多月,我与他毫无接触,对他的为人更不了解,只知道他晚近常偏居京郊习书法养性,但是我依然能感到他的存在。

⑦马季的困惑也是相声本身的困惑,一切宏大叙事的精神支柱瓦解以后,相声的衣食父母顿成乌合之众,而那些离经叛道的演员似乎在尝试又一轮的开新。反思这些问题,也许比计算相声界还剩几个大师有意义得多。不管马季是否大师,我都相信他不朽。他就在我心里,和汪老爷子在一起,和一个电话号码、一声戏韵十足的拖腔在一起。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文丛”《最好的和最坏的都已过去》,有删改)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叙述某著名相声演员表演《卖布头》的例子,旨在说明传统相声艺术已完全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B.马季晚年的困惑在于,除了演绎笑话以获取观众的欢乐之外,他几乎不能自觉完成从更高层面唤起观众共鸣的艺术使命。

C.姜昆再也不可能演出《时间与青春》《我与乘客》等作品,是因为他也为了迎合了观众的需要放弃了对青年人指路的使命。

D.本文以生动而丰富的细节,全方位系统地展示了马季的人生轨迹,主要表现了他对相声艺术传统的坚守。

E.作者赞同了马季在相声艺术上的“保守”观,批评了不重视基本功训练的相声演员。

9.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第⑤段“他的局限也正是他的力量所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2)文章末尾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10.从文中来看,在相声艺术的追求上,马季的“新锐”和“保守”各有哪些体现?请分别概括作答。(6分)

11.有人认为艺术应当肩负“为青年人慷慨指路”的使命,有人则认为不需要。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8.(4分)BE

9.(1)(3分)马季所处的力主歌颂的时代并没有成为他的束缚,反而激发了他在相声艺术上的独特创作力。

(2)(3分)①照应文章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呼应,浑然一体;②突出表现了传统相声艺术家永恒的艺术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艺术家的深切怀念。

10.(6分)(l)新锐:①编织精巧,富有文学韵律;②突破时代概念的束缚;③在刻板题材中突显相声艺术的幽默效果。(每点1分)(2)保守:①相声艺术要有薪火相传的基本功(1分);变更与修补都应在传统相声的规矩之内(1分);②相声艺术应对观众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神引领(1分)。

11.(6分)参考示例一:艺术应当肩负“为青年人慷慨指路”的使命。不一味迎合观众需要,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唤起观众的共鸣,是艺术家自觉担负的艺术使命。而当代某些艺术形式如“二人转”系列,有的语言媚俗,内容浮浅,不但有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让整个国民的审美趣味滑向低俗。所以艺术应当为当代青年慷慨指路。

参考示例二:艺术不必肩负“为青年人慷慨指路”的使命。因为艺术的生命需要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某著名相声演员满足了观众的需要所以才拥有市场。如果艺术失去了观众,其肩负引领观众精神的使命也就无从谈起。而且当代社会压力大,观众对于艺术不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仅想获得审美的愉悦,这也可以理解。所以艺术不必为青年人慷慨指路。(观点1分,联系文本2分,结合现实2分,阐述合理1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A项,文章用某著名相声演员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现在的相声新人不愿意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而只是一味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C项,“因为他也为了迎合了观众的需要放弃了对青年人指路的使命”错,与原文意思刚好相反。D项,“生动而丰富的细节”有误,本文概述和评论多于细节描写;“全方位系统地展示”不正确,文章只选取了马季对相声现状的态度、困惑和马季自己的艺术思想特点进行阐述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1)马季所处的力主歌颂的时代正好激发了他的创作力。体现“局限”和“力量”意思的各1分,表达通顺1分。

(2)第1点计1分,第2点计2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尽量用原文中的话去组织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把握好两点,一时“结合文本”,不能偏离文本。二是“联系现实”。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被誉为“中国相声泰斗”的天津艺术家是( )。

A:侯宝林 B:马三立 C:马季 D:常宝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