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关于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格的核心是在学龄期之后形成的 B:固着指童年期没有解决的心理冲突并形成的心理症结 C: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心理性欲快感的区域集中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D:潜伏期是心理性欲发展暂时中断的时期 E:肛门期固着会形成强迫性人格特点
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的几个重要的弟子后来与之分道扬镳,分别发展了自己的人格发展理论,关于他们的理论,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阿德勒强调,人是社会性动物,受到社会驱力而不是生物驱力的影响 B:霍妮认为,社会和文化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 C:荣格认为,精神分析的男权主义的偏见不能准确地反映女性的心理发展 D:荣格的理论中,“原型”是个重要的概念 E:阿德勒认为,摆脱自卑,追求卓越是人性发展的基本驱力
人类心理发展的理论研究没有涉及的问题是
A:遗传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B: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C:心理发展的内因问题 D:心理发展的外因问题 E:心理发展的物种连续性问题
罗杰斯把“两级传播”理论发展成为()。
A:一级传播理论 B:三级传播理论 C:多级传播理论 D:四级传播理论
传播学研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定性化 B:定量化 C:理论化 D:实践化
研究整个教育传播系统和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的理论是()。
A:控制论 B:系统论 C:教育传播学 D:教育心理学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以下问题。科学家曾这样想象: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那么就是反原子,反原子则可构成反物质。倘若反物质与物质相遇就会爆炸成光辐射。这一“反物质假说”,在21世纪将逐步变成现实。2002年9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世界各地9个研究所的39位科学家通力合作,在受控条件下成功制造了约5万个反氢原子。科学家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正电子,这使他们更相信所有粒子都有其反粒子,从而更有信心揭开反物质之谜。世界公认的宇宙诞生理论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是从140亿年前一个“极小的点”爆炸而来的,在那个点之外,“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能量、没有物质”,大爆炸产生了大量的正能量和负能量,而总能量仍然为零。能量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大量的能量亦应转化为正物质和反物质。这是反物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但要想在反物质乃至宇宙诞生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还需要在研究实践中寻求更新的科学思想作指导。140亿年前宇宙诞生时产生了大体相等的物质与反物质。这些反物质在哪里?宇宙存在着由反物质组成的星系,是一种解释;宇宙诞生产生的物质多于反物质,二者相互湮灭后,剩余的物质构成了现在之宇宙,是另一种解释。科学家没有放弃在自然界中寻找反物质的努力,并且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反物质,以便更直接地研究反物质现象。科学家认为,先进的探测手段在反物质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根据伽玛射线探测卫星提供的有关资料,有的科学家认为在银河系上方3500光年处可能存在不断喷射反物质的源头。航天飞机携带的阿尔法磁谱仪升空探测虽未发现反物质,但它近几年在太空采集的大量数据,对反物质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会有巨大帮助。在自然界寻找反物质的难度甚大,而利用加速器将负离子流射向氙原子核已能制__氢原子,因此科学家更注重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反物质研究。目前在实验室制__基本粒子并不困难.但将正电子与负原子核结合并能证实它们已成为反原子的工作极为复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耗资1150万美元研制的加速器利用磁场将高能反质子减速为光速
的反质子,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跨过这个里程碑再前进,还需要科学家研制功能更强大的“工具”。“反物质假说”认为:反物质与物质相遇会释放所有的能量。科学家预测该释放率远远高于氢弹爆炸。航天专家已经对反物质燃料的价值表示神往。科学发现的应用价值是人所关心的。当年一位贵妇人问电的发现者法拉第:“电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反问了一句:“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关于反物质的应用价值,目前只能作些模糊预测。
下列有关“反物质理论研究”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大量正、负两种能量,其总量为零;这两种能量应转化为物质和反物质 B:科学界公认的宇宙大爆炸学说体现了最新的科学理念。推进了“反物质理论研究”的进展和突破 C:今天的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睁。而在“大爆炸”时产生的反物质已与同时产生的物质中的一部分相互湮灭 D:借助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太空探测采集大量相关数据,是深入进行“反物质理论研究”的重要条件
很多人认为对基础研究投入大量经费似乎作用不大,因为直接对生产起作用的是应用型科技。但是,应用研究发展需要基础理论研究作后盾。纯理论研究可能暂时看不出有什么用处,但不能肯定将来也不会带来巨大利益。
上述议论最可能假设的是:( )
A:没有必要投入经费进行纯理论研究,因为它没有实际用处 B:发现一种新的现象与开发出它的实际用途之间存在距离 C:相比较而言,我们更应该重点投入经费进行应用型科技研究 D:当前的教育体制不利于进行纯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