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黑客是指()。
A:总在晚上上网的人 B:匿名上网的人 C:不花钱上网的人 D:在网上非法进入他人系统的计算机入侵者
个人计算机属于( )。
A:小型计算机 B:巨型计算机 C:大型计算机 D:微型计算机
个人计算机属于( )。
A:大型计算机 B:中型计算机 C:小型计算机 D:微型计算机
根据下文回答以下问题。
俗话说,人的行为是最无法预料的。如今这一说法受到了模拟群体恐慌的计算机模型的挑战。群体恐慌现象导致无数人在火灾或人群拥挤中丧生。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家认为,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运动可以用方程式表达。这一计算机模型可以估计出从建筑物里疏散人群要用多长时间,以及有多少人可能被困或丧生在建筑物内。这一复杂数学模型中的各项因子取自工程手册、有关人群灾难的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与正常情况相比,处于恐慌中的人群移动起来要快得多。于是人群挤成一堆,互相推搡,导致出口堵塞。接着,跌倒或受伤的人阻碍了人群的移动,使得人群更为恐慌。在这个时候,人群变得和兽群一样,大家为了求生向前冲,却忽视了其他的出口,因此常常带来悲惨的结果。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和厄特沃什大学以及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的科学家,运行了一个模拟足球场观众席上逃亡人群的程序。这个包括200人的人群试图通过一个1米宽的出口逃生。他们发现,不安的人群在出口周围挤成了弧形。当方程式中的恐慌因子P增大时,弧形会逐渐压紧,导致那些被挤入出口的人纷纷倒地,从而进一步阻碍人群的疏散。这些研究者把这种情况称为“欲速则不达效应”。他们说:“在发生火灾时这种情况尤其让人觉得可悲,人们慌乱逃生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生存机会。”他们建议说,除了确保建筑物有足够多宽敞的出口以便快速疏散人员之外,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时还应该在出口之前设置不对称的圆柱,来防止人群形成危险的弧形。建筑设计建筑师应该保证出口走廊没有相对开阔的地方。这样的开阔处会使人流速度降低大约1/5,因为人们到达开阔地带时总会设法挤到他人的前面去,而当走廊重新变窄时,就会导致危险的拥挤。对于处在恐慌人群中的人员,研究人员建议说,把个人主义和群体本能结合起来是逃生的最佳方法——一方面留心最近的出口,同时注意观察其他人是否也找到了出口。
根据文意,对“计算机模拟逃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计算机技术直接帮助人们从灾难中逃生 B:用模拟灾难发生时的情景训练人们逃生的本领 C: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群逃亡时的状况作数学上的测量 D:动用数学手段帮助足球场上遇到灾难的人们逃离现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1月发布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我国互联网继续保持了增长态势。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达到了4160万台,同上一次调查结果相比,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半年增加了530万台,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7%,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的139.1倍。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700万台,同上一次调查结果相比,专线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增加了48万台,而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6%,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的142.9倍;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为2140万台,同上一次调查结果相比,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增加了43万台,而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0%,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的85.6倍;其它方式上网计算机数为1320万台,同上一次调查结果相比,其它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增加了439万台,而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0.4%。(说明:CNNIC约每半年发布一次调查结果)
CNNIC2004年初调查结果中,拨号上网计算机数约占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的()。
A:51.4% B:57.8% C:62.3% D:83.6%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1月发布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我国互联网继续保持了增长态势。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达到了4160万台,同上一次调查结果相比,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半年增加了530万台,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4.7%,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的139.1倍。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700万台,同上一次调查结果相比,专线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增加了48万台,而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6%,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的142.9倍;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为2140万台,同上一次调查结果相比,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增加了43万台,而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0%,是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的85.6倍;其它方式上网计算机数为1320万台,同上一次调查结果相比,其它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增加了439万台,而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0.4%。(说明:CNNIC约每半年发布一次调查结果)
同上一次调查结果相比,上网计算机总数、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这四项哪一项的增长率最高()。
A:上网计算机总数 B:专线上网计算机数 C:拨号上网计算机数 D: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
根据短文回答以下几题:
科学家创造一台DNA计算机,并让它解决一些较复杂的运算问题,他们认为,这台寿命很短的计算机虽不实用,但它正走出科幻世界,成为一种现实的DNA计算技术。史密斯教授说:“这是一种非自动化的计算机——就像算盘那样,但我们相信它可以像常规计算机一样实现自动化。”常规计算机的技术正在迅速接近微型化的极限,科学家梦想对DNA及RNA的用于保存复杂生物信息的巨大储存能力加以利用。
尽管这一技术研究取得了成功,但在大多数实验中,DNA分子是悬浮在充满液体的试管中的。史密斯小组把DNA分子的活动限制在固体表面上,这使技术得到简化,尽管仍无法用它造出可像常规计算机那样解决复杂问题的大型DNA计算机。
经数年研究,史密斯小组造出了几台DNA 计算机,每台都由100万亿个人工合成的DNA 链状结构组成,研究人员对DNA链状结构进行编码,使这针对某个待解决问题能包含所有可能的答案。这些结构能反复解决这个问题,但需要人工帮助把这些DNA链到一块盖着薄薄的金片的玻璃上,然后反复地浸入不同的酶溶液中,使酶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剔除掉不当的答案。每台“计算机”在数天时间里可以进行数项不同的计算。
美国自1994年起就有十来个研究小组从事分子计算研究。杜克大学的教授说:“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计算的方法有多种,目前还不大清楚哪一种方法将脱颖而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劳拉的小组致力于开发利用RNA分子的计算潜力,她的小组最近改造了RNA链,使其能处理类似于下国际象棋时遇到的复杂问题。她说,史密斯小组的化学计算机可以解决16种可能答案的问题,而普林斯顿的RNA计算机可以搜索到512种可能的答案。
对“DNA计算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DNA计算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计算的技术 B:DNA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涉及生物学与化学领域 C:DNA计算技术是根据DNA对生物信息的加工储存原理设计的 D:DNA计算技术的研究正逐步深入,但目前尚未取得成功
根据短文回答以下几题:
科学家创造一台DNA计算机,并让它解决一些较复杂的运算问题,他们认为,这台寿命很短的计算机虽不实用,但它正走出科幻世界,成为一种现实的DNA计算技术。史密斯教授说:“这是一种非自动化的计算机——就像算盘那样,但我们相信它可以像常规计算机一样实现自动化。”常规计算机的技术正在迅速接近微型化的极限,科学家梦想对DNA及RNA的用于保存复杂生物信息的巨大储存能力加以利用。
尽管这一技术研究取得了成功,但在大多数实验中,DNA分子是悬浮在充满液体的试管中的。史密斯小组把DNA分子的活动限制在固体表面上,这使技术得到简化,尽管仍无法用它造出可像常规计算机那样解决复杂问题的大型DNA计算机。
经数年研究,史密斯小组造出了几台DNA 计算机,每台都由100万亿个人工合成的DNA 链状结构组成,研究人员对DNA链状结构进行编码,使这针对某个待解决问题能包含所有可能的答案。这些结构能反复解决这个问题,但需要人工帮助把这些DNA链到一块盖着薄薄的金片的玻璃上,然后反复地浸入不同的酶溶液中,使酶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剔除掉不当的答案。每台“计算机”在数天时间里可以进行数项不同的计算。
美国自1994年起就有十来个研究小组从事分子计算研究。杜克大学的教授说:“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计算的方法有多种,目前还不大清楚哪一种方法将脱颖而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劳拉的小组致力于开发利用RNA分子的计算潜力,她的小组最近改造了RNA链,使其能处理类似于下国际象棋时遇到的复杂问题。她说,史密斯小组的化学计算机可以解决16种可能答案的问题,而普林斯顿的RNA计算机可以搜索到512种可能的答案。
文中认为DNA计算机“是一种非自动化的计算机”,下列作为这一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A:每台都由大约100万亿个人工合成的 DNA链状结构进行编码 B:为解答某个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需对DNA链状结构进行编码 C:需人工帮助把拴在玻璃片上的DNA链反复浸入不同的酶溶液中 D:每台DNA计算机在数天时间里可以进行数项不同的计算
( )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
A:计算机系统 B:计算机硬件 C:计算机软件 D:计算机程序
个人计算机属于 ____。
A:小巨型机 B:小型计算机 C:微型计算机 D:中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