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知心理学观点与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差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知心理学认为刺激进入大脑以后的内部加工过程是重要的 B: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内部加工过程是不可探索的黑箱 C: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信息加工过程需要关注 D:认知心理学认为应该探索内部加工过程
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是()。
A:知识 B:元认知 C:监控 D:评价
社会认知论源于( )。
A:精神分析学说 B:拓扑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学说
我们的生活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塞满挤爆,常常来不及消化,就被迫接收下一个信息,这导致信息的传递处于无意识处理的状态,很多问题都来不及深入思考。长期下来,我们的大脑容易被既定的观念限制,看似精明却往往漏洞百出。商家、推销员、诈骗集团等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巧妙操弄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制造一个又一个骗局,我们则比想象中更容易落入圈套,还认为自己作出了正确的决策。
骗局的根源之一:其实我们活在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中。
当我们在看世界时,我们真的“直接”看到了世界,还是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呢?很多人可能认为我们当然更是直接看到了世界,但事实上,我们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完全是大脑解码后传递给我们的产物。当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或摸到东西时,我们真正“接触”到的,只是大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__①___我们所有的知觉经验,完全是大脑的产物。大脑通过感官,把外在世界的能量和信号转变成电生理信号,这些电生理信号又被转化成知觉意识。我们所体验到的,就是这些由大脑产生的知觉意识。换言之,我们的知觉意识,完全是大脑创造出来的知觉假象,由于是大脑模拟的虚拟现实,其中就会有错误或漏洞。这就是大脑容易受骗的第一个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二:各种思考捷径帮倒忙。
在演化过程中,大脑竭尽所能地让这些模拟的知觉能够逼近真实世界,好让我们可以顺利存活于世界之中,__②___但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野性世界。大脑常常需要选择牺牲少许的“正确性”以换取“速度”,“思考捷径”就是为了求快而建立的一种快捷计算方式。通过某些事先建立好的预设,大脑可以节省许多资源。__③___我们无论怎样使用意志去穿透认知,都不可能改变大脑的想法。科学家们把这种无法通过意志力进行矫治的认知现象,称为“认知不可穿性”。这种“认知不可穿透性”,正是大脑可能欺骗我们的另一重大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三: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漏洞。
大脑容易受骗或出错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因为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漏洞。大脑中的电生理信号在被转化成知觉意识之前,必须先经历一系列无意识的信息处理过程。__④___比如突触释出神经传导物质,电子信号在脊鞘上跳跃等过程,这些完全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意识层面。
大脑不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庞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如果把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呈现到意识中,我们将会被信息淹没。因此大脑选择只让我们意识到那些最重要的信息。但是,_____。当我们无法意识到这些庞大的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时,这些会偷偷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就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漏洞。
关于认知不可穿透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大脑为了求快而建立的快捷计算方式有关 B:是大脑创造出来的一种知觉假象 C:发生在大脑中的电生理信号被转化成知觉意识之前 D:意志力无法穿透的认知对象是相对不重要的信息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33~136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__面。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A: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C: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D: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保证
我国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回
答下题: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最突出的特色是 ( )。
A: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进行 B:采取了五年计划的形式 C: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同时展开 D:对私营工商业实行“赎买”,实现和平过渡
我国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回答第 14~16
题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最突出的特色是 ( )。
A: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进行 B:采取了五年计划的形式 C: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同时展开 D:对私营工商业实行“赎买” ,实现和平过渡
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认知主义理论的观点的是( )。
A: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B: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C: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D:及时强化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流派是: ( )
A:认知结构理论、认知发现学说、认知同化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认知发现学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认知结构理论、认知同化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结构理论、认知发现学说、认知同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