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是什么时代的人物?()

A:夏朝 B:尧舜时期 C:隋朝 D:北魏

()是帝舜时代的音乐大师

A:夔 B:皋陶 C:仓颉 D:嫘祖

被称为中国司法鼻祖的上古人物是

A:大禹 B:周公 C:尧 D:皋陶

皋陶 Güo Yáo

传说黄帝命令他的史官( )创造了文字。

A:夔 B:仓颉 C:皋陶 D:契

“皋陶振褐,不仁者远”的含义是

下列人物中,辅佐商汤灭夏的是

A:伊尹 B:傅说 C:皋陶 D:姜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权皋,字士繇,秦州略阳人,徙润州丹徒,晋安丘公翼十二世孙。父倕与席豫、苏源明以艺文相友,终羽林军参军。

皋擢进士第,为临清尉,安禄山籍其名,表为蓟尉,署幕府。皋度禄山且叛,以其猜虐不可谏,欲行,虑祸及亲天宝十四载,使献俘京师,还过福昌尉仲谟。谟妻,皋妹也,密约以疾召之,谟来,皋阳喑,直视谟而瞑。谟为尽哀,自含敛之。皋 逸 去 人 无 知 者 吏以 诏 书 还 皋 母 母 谓 实 死 恸 哭 感 行 路 故 禄 山 不 之 虞 归 其 母 。皋潜候于淇门,奉侍昼夜南奔,客临淮,为驿亭保以诇①北方。既度江而禄山反,天下闻其名,争取以为属。高适表试大理评事、淮南采访判官。

永王举兵,胁士大夫,皋诡姓名以免。玄宗在蜀闻之,拜监察御史,会母丧,得风痹疾,客洪州,南北梗否,逾年诏命不至。有中人过州,颇求取无厌,南昌令王遘欲按之,谋于皋。皋良久不答,泣曰:“今何由致天子使,而遽欲治之!”掩面去。遘悟,厚谢。浙西节度使颜真卿表为行军司马,召拜起居舍人,固辞。尝曰:“吾洁身乱世,以全吾志,欲持是受名邪?”李季卿为江淮黜陟使,列其高行,以著作郎召,不就。

自中原乱,士人率度江,李华、柳识、韩洄、王定皆仰皋节,与友善。洄、定常评皋可为宰辅、师保;华亦以为分天下善恶,一人而已。卒,年四十六,洄等制服行哭,诏赠秘书少监。元和中,谥为贞孝。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诇xiòng,刺探。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皋逸去人/无知者吏/以诏书还皋母/母谓实死恸哭/感行路/故禄山不之/虞归其母。

B.皋逸去人/无知者吏以诏书还皋母/母谓实死/恸哭感行路/故禄山不之/虞归其母。

C.皋逸去/人无知者/吏以诏书还皋母/母谓实死/恸哭感行路/故禄山不之虞/归其母。

D.皋逸去/人无知者/吏以诏书还皋母/母谓实死恸哭/感行路/故禄山不之虞/归其母。

16.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羽林军又称羽林卫,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并且历史悠久的皇帝禁军。

B.进士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其中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会元、解元。

C.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文中的天宝、元和等。

D.古时驿传有亭,称为驿亭,是驿站设置来供传递文书或来往官员行旅止息的处所。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禄山让权皋押解俘虏到京城,权皋在回来的路上拜访妹夫仲谟,假装生病而死。仲谟为他竭尽哀痛办丧事,权皋却逃走了。

B.安禄山谋反之后,天下的老百姓听说后都争取加入他的__。高适向皇帝上书任用权皋做大理评事、淮南采访判官去平乱。

C.颜真卿曾经上书给朝廷让他担任行军司马,并且朝廷又想授予他起居舍人的官职,权皋都坚决地推辞掉了。后来朝廷又召他担任著作郎,他也不去就职。

D.中原战乱后,很多士人都渡过了长江,李华、柳识、韩洄、王定都和权皋关系密切,等到权皋死后,韩洄等都穿上丧服为他送丧。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皋度禄山且叛,以其猜虐不可谏,欲行,虑祸及亲。

(2)有中人过州,颇求取无厌,南昌令王遘欲按之,谋于皋。

15.C

16.B

17.B

18.

(1)权皋估计安禄山将要反叛,考虑到安禄山多疑并残暴不可规劝,就想离开他,但又怕灾祸牵连到父母亲人。“度”“猜”“虐”“虑”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1分

(2)有位宦官经过洪州,谋求和索取无穷无尽,南昌县令王遘想惩办他,和权皋商量。

“中人”“厌”“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谋于皋”译出状语后置给1分;译出大意给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5.本题画线句子中,“皋母”“母”皆是指权皋的母亲,中间形成顶针格式,需要断开;“皋” “禄山”是人名,“诏书”是名词,“恸哭”是常见词,“行路”知路人,是名词,依据这些信息,再结合上下文可推断出画线句子的含义是:权皋却逃走了,且没有一个人知道。官吏拿着皇帝的诏书交给权皋的母亲,权皋的母亲因为他真的死了,悲痛的哭声感动了路人,所以安禄山没有怀疑,就让他的母亲回去了。据此,可正确断句了。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16.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__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进士及第一二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解元、会元、状元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接连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在大纲卷中出现后一直是课标中的必考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中对“进士”解说明显错误。

17.本题信息在选文第二段结尾处,原文是“既度江而禄山反,天下闻其名,争取以为属”,据此可知,应是安禄山反叛后,权皋逃走,天下流传着权皋的美名,都争着让他做自己的部属。而不是争着加入安禄山的__。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本题B项中,考生只要结合原文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8.本题翻译时要注意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式的落实。如,(1)“度”,估计;“猜”,多疑;“虐”,残暴;“虑”,想、打算、考虑。(2)“中人”,宦官;“厌”,通“餍”,满足;“按”,查办;“谋于皋”,状语后置,和权皋商量。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重点实词“度”“猜”“虐”“虑”“中人”“厌”“按”,特殊句式“谋于皋”,翻译时都应一一落实。

【译文】

权皋,字士繇,是秦州略阳人,后迁徙到润州丹徒,是晋朝安丘公权翼的十二世孙。他的父亲权倕跟席豫、苏源明通过艺文结为好友,官至羽林军参军。

权皋考中进士第后,任临清县县尉,安禄山记下他的名字,向朝廷上表推荐他做蓟县县尉,安排他在幕府。权皋估计安禄山将要反叛,考虑到安禄山多疑并残暴不可规劝,就想离开他,但又怕灾祸牵连到父母亲人。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让他押解俘虏到京城,回来的路上拜访福昌县尉仲谟。仲谟的妻子,就是权皋的妹妹,权皋暗中以生病为借口让仲谟来见他,仲谟来后,权皋假装不能说话,直盯盯地看着仲谟而闭上了眼睛。仲谟为他竭尽哀痛,自己出钱办丧事,并入殓了他。权皋却逃走了,且没有一个人知道。官吏拿着皇帝的诏书交给权皋的母亲,权皋的母亲因为他真的死了,悲痛的哭声感动了路人,所以安禄山没有怀疑,就让他的母亲回去了。权皋暗暗地等候在淇门,侍奉着母亲连夜向南奔逃,寄居在临淮,做了个驿站的仆役来侦探北方。渡过长江后,安禄山反叛,天下人都听说他的美名,都争着让他做自己的部属。高适向皇帝上书任用他做大理评事、淮南采访判官。

永王发兵做乱,威胁逼迫士大夫,权皋更改了姓名才幸免。唐玄宗在蜀地闻到这件事,授他做监察御史,恰逢权皋死了母亲,又得了风痹病,寄居在洪州,由于当时南北交往阻塞,一年多任命书还没有到。有位宦官经过洪州,谋求和索取无穷无尽,南昌县令王遘想惩办他,和权皋商量。权皋很久不回答,哭泣着说:“如今还有什么理由捉拿皇帝的使者,并且马上治他的罪!”掩着脸走了。王遘醒悟了,重重地感谢了权皋。浙西节度使颜真卿上书朝廷让他任行军司马,又让他做起居舍人,权皋坚决地推辞了。他曾经说:“我要在乱世中保持自己的高洁,使我的心愿全部实现,怎么会以这样的心态而接受虚名呢?”李季卿任江淮黜陟使,列举出他的高尚品行,拿著作郎一职想让他就担任,他不去就职。

自从中原作乱,人才都度过了长江,李华、柳识、韩洄、王定都仰慕权皋的品节,和他很友好。韩洄、王定常评价说,权皋可以做宰辅、师保;李华也认为能分清天下善恶的,只有他一个人而已。权皋死的那年四十六岁,韩洄等都穿上丧服走着哭送。后皇帝下诏赠他秘书少监职。元和中,赠谥号为贞孝。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