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立“更戍法”,其后果是()
A:“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B:“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C:“方镇相望于内地” D:“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
武术中的“百兵之帅”是()。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2)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3)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1)蔡京第二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修怨、以、黜
(2)金兵到了,张克戬亲自率领将士披上铠甲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虽然屡次击退敌兵,但是增援的__最终没有到来。(帅、却、讫)
(3)张克戬考虑到最终不能逃脱一死,亲手写下给朝廷的遗表和给妻子、儿女(家人)的遗书,从城上把一名士兵缒下去,让他拿着遗表和遗书到京城去。(度、草、缒 ) (3分)\
解析:
无
(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无
解析:
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比如你欣赏老黄牛还是千里马,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千里马的速度。因此,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 D: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失利
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主要实行的措施是
A:“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B:“官分南北”、“因俗而治” C:“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D:建立禁军,拱卫京师
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 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
北宋初年实行“更戌法”,产生的后果是 ( )
A: “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B: “兵无常帅,帅无常兵” C: “方镇相望于内地” D: “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