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那一句诗是由王勃所作?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贵州省遵义市】杂诗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2.本诗语言有何特点?
23.“应知故乡事”中的“应知”一词用得好,为什么?
【答案】22.本诗语言质朴、平淡,却又韵味无穷。
23. “应知”一词近乎口语,又略带主观臆测,生动地表现出“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乡思。
【2016·贵州省遵义卷】
(五)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2.本诗语言有何特点?
答:
23.“应知故乡事”中的“应知”一词用得好,为什么?
答:
22. 本诗语言质朴、平淡.却又韵味无穷。
23. “应知”一词近乎口语,又略带主现臆侧,生动地表现出“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乡思。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2.本诗语言有何特点?
23.“应知故乡事”中的“应知”一词用得好,为什么?
[3219d36d59f22edd.jpg]
按要求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①《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 , 。
②《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 。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 海内存知己, 。
⑤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③何当共剪西窗烛;④天涯若比邻;⑤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将下列诗句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方格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略
阅读下面三首诗,做后面两个小题。(6分)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陶渊明《问来使》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
——王安石《道人北山来》
(1)故乡来人,有所问询,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各是什么?试简释其中蕴含的共同人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风格和语言两个方面简要说说这三首诗的共同特点。
:(1)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分别是菊、梅、松,体现了他们高洁坚贞的人格情操。
(2)风格平易(风格平淡),语言浅近(语言质朴)。(意思正确即可)
解析:
无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前人评价这首诗有“悠扬不尽之致”。你认为它的“悠扬不尽之致”关键在哪一句或哪个词上?为什么?
我认为关键在“寒梅著花未?”一句。问话看似平常,实则意蕴无穷。家乡可问的事物很多,而作者独问“寒梅”,可见“寒梅”与作者不同寻常:或牵系诗人的感情生活,或关涉诗人的风雅往事,或融注了诗人高尚的心态志趣等。“寒梅”意蕴很多,作者偏不点明,以问作结,让读者深思、揣味,故此诗诗味绵长。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