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技能是指

A:日常生活能力 B:日常生存能力 C:决策能力 D: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E:人的心理社会能力

生活质量测定的内容

A:社会功能 B:日常生活 C:行为失调 D:心理应激 E: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康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题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获得生存与生活的本领。不管一个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能继续自己的生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一直有一种忽视和轻视日常生活的倾向,在教育中一直将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日常生活一般是不会纳入到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学生的学习与他的日常生活是分离的,他只有学习的任务,而将日常生活交给他人,交给父母去料理。在知识学习与养成教育中,日常的、世俗化的生活更加边缘化。未来、理想、职业、人才,包括财富、明星、时尚等等,在这些传统大词与流行的概念与价值观中,总是难以寻觅到同常生活的影子,嗅不到人间烟火味,看不到油盐酱醋茶的坛坛罐罐。
其实,从人类的延续与个体生命的保障来说,同常生活比什么都重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构起了丰富的知识、规范、伦理与精神。由于日常生活的无所不包,它涉及到了人与这个世界、与自然广泛的联系。我们知道自己身体的秘密吗?如何使它更健康,更能给我们提供劳动的保障?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和安排与周围人群的关系,如何与亲人相处?我们知道食物来自哪里,它们又分别是在哪个季节与我们相遇,它们的性格如何?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又该如何应对?我们了解春夏秋冬,日月晨昏,了解节令的内容和地方的风土人情吗?我们该如何才不至于悖逆时日,违反了“规矩”?这些看起来确实平常,以至习焉不察,但从尊重人的生命、从以人为本的最基本的生命伦理来说,它又确实会给人全面的教益,是我们所必需的。
千万不要认为日常生活与精神无关,与形而上无关。一个真正懂得日常生活的人是能够从中发现思想,不断体会到精神的高度的。一花一世界,一木一天地,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与我们头顶上的星空始终交相辉映。这样的精神首先在于人道与人性,日常生活的世界首先是此岸性的,它关乎人的生命,关乎人的幸福。承认日常生活的意义,就是表明人的肉身与感官享受的正当与合理,只有它,才是幸福的确证。

作者认为,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在于(  )。

A:它是人类及个体存在的保障 B:日常生活包罗万象 C:有利于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 D:它是知识的来源

  “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有一群“环保达人”,自觉地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电脑不用就关机,用清单列出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总量,并把“减碳日记”实时挂到网上……这就是眼下正时兴的“低碳生活”。进入2011年,低碳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们在生活和消费过程中的过量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之一,针对这一点,低碳生活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能的好习惯,减少碳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升生活质量。作为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而从长远看,这更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生活理念。低碳生活受到“低碳族”的响应,与其本身所蕴含的环保元素和道德魅力密不可分。低碳生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更是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雁过留声,人过不留碳”。低碳生活不是口号而是理念,把握机遇,才能掌握将来发展,选择低碳生活,才能享受美好未来。

低碳生活具有多重意义,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倡低碳生活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应有内容 B:个人的低碳生活,可以促进整个环境的改善 C:提倡低碳生活的目标是节省个人的开销 D:低碳生活是公民个人可以做的到环保行动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有一群“环保达人”,自觉地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电脑不用就关机,用清单列出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总量,并把“减碳日记”实时挂到网上……这就是眼下正时兴的“低碳生活”。进入2011年,低碳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人们在生活和消费过程中的过量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之一,针对这一点,低碳生活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能的好习惯,减少碳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升生活质量。
作为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而从长远看,这更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生活理念。低碳生活受到“低碳族”的响应,与其本身所蕴含的环保元素和道德魅力密不可分。
低碳生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更是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雁过留声,人过不留碳”。低碳生活不是口号而是理念,把握机遇,才能掌握将来发展,选择低碳生活,才能享受美好未来。

关于“低碳族”的生活特点,以下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喜欢并追求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B:关注的重点是节能减排并从日常生活做起 C:作为时尚健康的环保生活方式,做起来很酷 D: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以改善环境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今天,你节省了多少碳?”有一群“环保达人”,自觉地少开私家车、坚持走楼梯,电脑不用就关机,用清单列出自己一天的碳排放总量,并把“减碳日记”实时挂到网上……这就是眼下正时兴的“低碳生活”。进入2011年,低碳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人们在生活和消费过程中的过量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之一,针对这一点,低碳生活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能的好习惯,减少碳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升生活质量。
作为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而从长远看,这更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生活理念。低碳生活受到“低碳族”的响应,与其本身所蕴含的环保元素和道德魅力密不可分。
低碳生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更是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雁过留声,人过不留碳”。低碳生活不是口号而是理念,把握机遇,才能掌握将来发展,选择低碳生活,才能享受美好未来。

低碳生活具有多重意义,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低碳生活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应有内容 B:个人的低碳生活,可以促进整个环境的改善 C:提倡低碳生活的目标是节省个人的开销 D:低碳生活是公民个人可以做的到环保行动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国家统计局小康研究课题组,对城镇居民生活小康标准5个方面12项指标进行监测显示: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4.3%。在12项小康指标中有10项达到或者基本达到小康初始水平。但是还有两项指标,即文化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和人均绿地面积与小康标准有一定差距。从5个方面来看,经济发展、物质生活和人口素质三个方面小康实现程度已经达到100%;精神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两个方面指标分别只达到86.7%和75.6%。各地区城市小康实现程度也存在较大差距。三大地带相比,1998年实现程度综合得分仍然差异较大,中、西部比东部分别低7.9个百分点和12.97个百分点。但与1996年相比,东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由91.87%下降到91.70%;中、西部实现程度分别由79.8%和74.4%提高到83.80%和78.73%。

城镇居民生活小康标准的五个方面不包括()。

A:社会保障水平 B:物质生活 C:城市环境建设 D:人口素质

社区里的周奶奶年近七十, 老伴去世后, 三个子女互相推诿, 都不照顾周奶奶的生活。 周奶奶一个人住在社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前几天,周奶奶生病,生活无法自理。当居 委会主任到家里看望的时候, 周奶奶非常难过, 对自己将来的生活表示忧虑, 情绪不稳。 居 委会主任让周奶奶放心,社区一定会帮助周奶奶度过难关。随后,居委会主任将周奶奶的 情况介绍给另一名社区助理,让社区助理高度重视周奶奶的生活和情绪问题,运用专业方 法积极介入。主任又和社区老年志愿者们商量,每天组织志愿者轮流去周奶奶家陪伴,帮 助她的起居生活。居委会还联系了周奶奶的左邻右舍,请他们多留心老人的安全,及时向 居委会通报。同时,居委会主任积极与周奶奶的子女联系,调解关系,希望子女们能赡养 老人,给老人一个温暖的晚年。

为解决周奶奶的生活困难问题,作为社区工作者,首先要采取的措施是

A:吸引媒体报道,让更多的人关注老人的生活 B:根据政府相关政策,为周奶奶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C:替周奶奶联系养老院,送她到养老院安度晚年 D:在社区进行尊老爱老的宣传,营造社区养老的氛围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