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15岁,因“双下肢淤点,淤斑,坏死,溃疡1个月”来诊。
你认为患者激素量应减为(提示 患者症状缓解,治疗半个月后准备出院,现应用甲泼尼龙40 mg/d。)
A:原量不动 B:原量的1/2 C:原量的1/3 D:原量的1/4 E:原量的1/5 F:原量的2/5 G:原量的3/5
患者女性,52岁。间歇性上腹部疼痛10余年,每年秋冬季节好发,劳累后明显。常在进食后3小时左右疼痛,进食后缓解。近1个月患者上腹饱胀不适,疼痛于餐后加重,且有反复大量呕吐,呕吐后疼痛缓解,入院治疗。
根据患者近1个月的症状,应高度怀疑
A:出血 B:穿孔 C:幽门梗阻 D:癌变 E:急性胰腺炎
患儿女,6个月,因生后至今不能抬头,来院。系G
P
,双胎之小,34孕周,产重2kg,出生时否认窒息抢救史,新生儿期无高胆红素血症史。双胎之大生后2个月因肺炎夭折。体检:头围40cm,神清,目光呆滞,不能追视,对玩具无反应,前囟1cmx1cm,平软,张力不高,胸腹部皮肤散在大小不等的色素脱失斑,心肺腹无异常,四肢肌张力低下,膝腱反射(++),双侧巴氏征阳性。俯卧不能抬头,坐姿呈全前倾坐。
患儿的运动水平相当于几个月的婴儿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F:6个月
患儿女,6个月,因生后至今不能抬头,来院。系G
P
,双胎之小,34孕周,产重2kg,出生时否认窒息抢救史,新生儿期无高胆红素血症史。双胎之大生后2个月因肺炎夭折。体检:头围40cm,神清,目光呆滞,不能追视,对玩具无反应,前囟1cmx1cm,平软,张力不高,胸腹部皮肤散在大小不等的色素脱失斑,心肺腹无异常,四肢肌张力低下,膝腱反射(++),双侧巴氏征阳性。俯卧不能抬头,坐姿呈全前倾坐。
下一步治疗应做何调整及注意事项
(提示:患儿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1周后,发作减少出院,出院后家长曾自行将药物加量,未来院复诊。3个月后患儿仍有发作,并因肺炎再次入院,入院后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120μg/ml,肝功能:AST 500U/L,ALT 800U/L,肾功能正常。)
A:停用丙戊酸钠,换用托吡酯 B:继用丙戊酸钠,加用托吡酯 C:加用保肝药物 D:无需加用保肝药物 E:继用泼尼松,疗程1年 F:动态随访肝肾功变化
男性,65岁。以往有劳力型心绞痛,长期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病情尚稳定。近1个月来胸痛又发作,部位位于胸骨下段,且多发生于午睡时或晚间入睡后,服硝酸甘油无效,起床站立后可缓解。以往有胆结石史但从无发作。
近1个月的胸痛发作原因,应除外
A:不稳定型心绞痛 B:恶化型劳力型心绞痛 C:自发型心绞痛 D:胆心综合征 E:食管裂孔疝
某女性患者,36岁,因"心慌、乏力伴怕热、多汗2个月"就诊。身体评估:体温37.5℃,心率100次/分,血压140/90mmHg,消瘦,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Ⅱ度肿大,质软,随吞咽上下活动,伴有震颤,并可闻及血管杂音。
患者服用甲硫氧嘧啶治疗1个月后,出现高热、咽痛,应首先复查
A:总T
、T
水平 B:游离T
、T
水平 C:肝功能 D:血常规 E:尿常规
6~12月龄犬每几个月驱1次蛔虫()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至半年
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时间不得超过( )。
A:6个月 B:1年 C:2年 D: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