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收入实际上是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不同退休养老规划工具的收入构成了保障退休养老金的不同"防线"。其中,保障退休后生活的第四道"防线"应当是( )。
A:企业年金收入 B:商业性养老保险 C: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 D:个人储备的退休养老基金
保障退休后生活的第一道"防线"应当是( )。
A: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 B:企业年金收入 C:个人储备的退休养老基金 D:商业养老保险收入
老刘计划20年后退休,并且预计退休后能够生存25年,退休后每年生活费需要100000元。老刘拿出100000元作为退休基金的启动资金,并计划每年年末投入一笔固定的资金进行退休基金的积累。老刘在退休前采取较为积极的投资策略,假定年回报率为9%,退休后采取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假定年回报率为6%。
为了满足退休后的生活需要,老刘大约应该准备( )退休基金。
A:1355036元 B:1500000元 C:1357805元 D:1727421元
退休后的收入实际上是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不同退休养老规划工具的收入构成了保障退休养老金的不同“防线”。其中,保障退休后生活的第一道“防线”应当是( )。
A: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 B:企业年金收入 C:商业性养老保险 D:个人储备的退休养老基金
退休后的收入实际上是退休后的生活保障,不同退休养老规划工具的收入构成了保障退休养老金的不同“防线”。其中,保障退休后生活的第四道“防线”应当是( )。
A: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 B:企业年金收入 C:商业性养老保险 D:个人储备的退休养老基金
保障退休后生活的第一道“防线”应当是()。
A:个人储备的退休养老基金 B: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 C:企业年金收入 D:商业养老保险收入
社区劳动力和退休人员信息采集
案例一:
花朵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新建的动迁小区,有 3 个居民生活区,居住对象
既有城镇人员也有农村劳动力。李芳通过公开招聘,并经过系统深入的培训后,担
任起花朵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上任后,她结合花朵社区的实际情况,主动向社区
主任请示,打算进行一次全面的信息采集工作,并将采集对象设定为辖区内各类居
民和企业。
第二周,李芳携带调查资料开始投入工作。她先是来到吕大姐家,了解到吕大姐家
是城镇户口, 46 岁, 2002 年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一直在家服侍生病的婆婆。
吕大姐的爱人是化工厂的技术工人,女儿王季今年大学刚毕业,在市一家通信公司
做话务员。李芳详细认真地对这些情况作了笔记。刚离开吕大姐家,李芳就碰到了
辖区一批外出务工集中返乡的农民工。李芳一一记住他们的住址后,就按照计划继
续进行调查。第二天,李芳依次到每位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家中,了解他们外出打工
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一个多月后,她开始对退休人员的信息进行采集。开始的
时候,她去采集信息时却经常找不到人,于是她又复习了一下培训教材,终于明白
了症结所在。同时,她还发现很多退休人员掌握的社会保障情况与社会保险局移交
过来的信息不一致,她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应该以哪个为准。在街道领导的指
导下,她终于搞清楚该如何确认这部分信息。两个月后,李芳基本完成了社区居民
的信息采集。之后,李芳又开始着手采集辖区内企业从业人员的劳动保障信息。她
首先从辖区内最大的佳能公司入手,通过“看” 、“问” . “算”等各种形式,查看原
始资料,并逐一记录。按照既定的采集方案,李芳通过两周的努力,顺利完成了任
务。
所有调查工作结束后, 李芳根据采集的人员和企业信息, 按要求填报了统计卷报表,
完成了花朵社区有关信息的集中采集工作。
对于如何确认退休人员社会保障相关信息, 街道领导给李芳提出的建议应是 ()。
A:社会保障信息应以退休人员的说法为准 B:李芳不应告知退休人员其社会保障信息 C:李芳不必重新采集社会保障信息,只需与企业退休人员核对确认 D:李芳应对社会保障信息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分析后上报社会保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