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以下问题。当前,海洋的污染正在日趋加剧,其中海洋的石油污染尤为严重。这是由于石油在工业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全球石油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性,使石油的运输显得格外重要。由于大型油轮的营运成本较低,而经济效益却很高,因此,在现代技术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建造的油轮吨位越来越大,往往在20万吨以上。目前,世界所需石油的
经海路运输,经常运行在航道上的油轮大约有7000艘之多。大型油轮失事以后,其中的原油部分或全部流人海洋中。从而造成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此外,近海采油平台及输油管的石油泄漏事故,也是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些海洋石油污染给海洋生态带来严重危害。石油溢出后,使污染区内的甲壳类和鱼类迅速死亡,海鸟也难以幸免。因为原油能损害羽毛的功能,使海鸟体温降低,其游泳和飞翔能力降低,最后冻饿而死。据统计,每年死于石油污染的海鸟多达数十万只,而甲壳类和鱼类根本无法统计。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使受污染海域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其结果一方面使海洋产氧量减少;另一方面,藻类生长不良也影响和制约了海洋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海面浮油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据分析,污染海域的鱼虾及甲壳类致癌物浓度明显增高。海面浮油还可萃取分散于海水中的氯烃,如DDT、毒杀芬等农药和聚氯联苯等,并把这些毒物浓集到海水表层,对浮游生物、甲壳类动物和晚上浮上海面活动的鱼苗产生有害影响,甚至直接触杀。石油一旦泄漏而流人海洋后应及时采取的措施,目前主要仍是采用围栏将海洋表面的泄油围住,以避免再进一步大面积的扩展,然后要尽快地用清污船将石油收集起来。进入海洋的石油,一部分可直接挥发而进入空气;一部分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光极慢地化学分解,而绝大部分石油污染都要依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净化。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种类很多,目前已经知道细菌、放线菌、真菌中有70个属,约200多个种能氧化降解石油。在近海、海湾等处,因海水中含有丰富的N、P等营养物质,石油降解菌的数量较多,石油流入此海域后,较容易被氧化分解掉。然而,由于外洋海水中N、P等营养物质的缺乏,石油降解菌的增殖受到制约,那里的石油降解菌很少,一旦污染,很不容易很快消除。
下列对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石油在工业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B:全球石油分布严重不均衡 C:大型油轮营运成本较低,经济效益高 D:近海采油平台及输油管的石油泄漏事故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以下问题。当前,海洋的污染正在日趋加剧,其中海洋的石油污染尤为严重。这是由于石油在工业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全球石油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性,使石油的运输显得格外重要。由于大型油轮的营运成本较低,而经济效益却很高,因此,在现代技术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建造的油轮吨位越来越大,往往在20万吨以上。目前,世界所需石油的
经海路运输,经常运行在航道上的油轮大约有7000艘之多。大型油轮失事以后,其中的原油部分或全部流人海洋中。从而造成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此外,近海采油平台及输油管的石油泄漏事故,也是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些海洋石油污染给海洋生态带来严重危害。石油溢出后,使污染区内的甲壳类和鱼类迅速死亡,海鸟也难以幸免。因为原油能损害羽毛的功能,使海鸟体温降低,其游泳和飞翔能力降低,最后冻饿而死。据统计,每年死于石油污染的海鸟多达数十万只,而甲壳类和鱼类根本无法统计。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使受污染海域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其结果一方面使海洋产氧量减少;另一方面,藻类生长不良也影响和制约了海洋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海面浮油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据分析,污染海域的鱼虾及甲壳类致癌物浓度明显增高。海面浮油还可萃取分散于海水中的氯烃,如DDT、毒杀芬等农药和聚氯联苯等,并把这些毒物浓集到海水表层,对浮游生物、甲壳类动物和晚上浮上海面活动的鱼苗产生有害影响,甚至直接触杀。石油一旦泄漏而流人海洋后应及时采取的措施,目前主要仍是采用围栏将海洋表面的泄油围住,以避免再进一步大面积的扩展,然后要尽快地用清污船将石油收集起来。进入海洋的石油,一部分可直接挥发而进入空气;一部分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光极慢地化学分解,而绝大部分石油污染都要依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净化。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种类很多,目前已经知道细菌、放线菌、真菌中有70个属,约200多个种能氧化降解石油。在近海、海湾等处,因海水中含有丰富的N、P等营养物质,石油降解菌的数量较多,石油流入此海域后,较容易被氧化分解掉。然而,由于外洋海水中N、P等营养物质的缺乏,石油降解菌的增殖受到制约,那里的石油降解菌很少,一旦污染,很不容易很快消除。
下列对“这些海洋石油污染给海洋生态带来严重危害”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石油溢出后,使污染区内的甲壳类、鱼类及海鸟遭遇灭顶之灾 B:不透明的油膜使受污染海域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 C:海面浮油中的氯烃,对许多海洋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甚至直接触杀 D:海面浮油导致污染海域的鱼虾及甲壳类致癌物浓度明显增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以下问题。当前,海洋的污染正在日趋加剧,其中海洋的石油污染尤为严重。这是由于石油在工业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全球石油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性,使石油的运输显得格外重要。由于大型油轮的营运成本较低,而经济效益却很高,因此,在现代技术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建造的油轮吨位越来越大,往往在20万吨以上。目前,世界所需石油的
经海路运输,经常运行在航道上的油轮大约有7000艘之多。大型油轮失事以后,其中的原油部分或全部流人海洋中。从而造成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此外,近海采油平台及输油管的石油泄漏事故,也是造成海洋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些海洋石油污染给海洋生态带来严重危害。石油溢出后,使污染区内的甲壳类和鱼类迅速死亡,海鸟也难以幸免。因为原油能损害羽毛的功能,使海鸟体温降低,其游泳和飞翔能力降低,最后冻饿而死。据统计,每年死于石油污染的海鸟多达数十万只,而甲壳类和鱼类根本无法统计。不透明的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使受污染海域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其结果一方面使海洋产氧量减少;另一方面,藻类生长不良也影响和制约了海洋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海面浮油内的一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据分析,污染海域的鱼虾及甲壳类致癌物浓度明显增高。海面浮油还可萃取分散于海水中的氯烃,如DDT、毒杀芬等农药和聚氯联苯等,并把这些毒物浓集到海水表层,对浮游生物、甲壳类动物和晚上浮上海面活动的鱼苗产生有害影响,甚至直接触杀。石油一旦泄漏而流人海洋后应及时采取的措施,目前主要仍是采用围栏将海洋表面的泄油围住,以避免再进一步大面积的扩展,然后要尽快地用清污船将石油收集起来。进入海洋的石油,一部分可直接挥发而进入空气;一部分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光极慢地化学分解,而绝大部分石油污染都要依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净化。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种类很多,目前已经知道细菌、放线菌、真菌中有70个属,约200多个种能氧化降解石油。在近海、海湾等处,因海水中含有丰富的N、P等营养物质,石油降解菌的数量较多,石油流入此海域后,较容易被氧化分解掉。然而,由于外洋海水中N、P等营养物质的缺乏,石油降解菌的增殖受到制约,那里的石油降解菌很少,一旦污染,很不容易很快消除。
下列对海洋石油污染净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将海洋表面的泄油围住,用清污船将石油收集起来是目前主要的净化方法 B:进入海洋的石油,一小部分可以通过挥发和化学分解得到净化 C:由于外洋海水中石油降解菌很少,一旦污染,很不容易很快消除 D:目前已知约有270多个微生物种类能氧化降解石油
根据下面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总体看来,2004年世界各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基本变化不大。但是由于BP公司修正了前苏联、哈萨克斯坦、伊朗、利比亚和苏丹等国的数据,特别是哈萨克斯坦从12亿吨修正到54亿吨,从而使各国在全球石油储量分布中所占的比例发生了一些变化。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影响到欧佩克在全球石油储量中的地位,其石油储量约占全球的74.9%。若从地区来看,中东石油资源最为集中,占全球的61.7%,其中仅沙特阿拉伯就达22.1%,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5以上,其次是伊朗(11.1%)、伊拉克(9.7%)、科威特(8.3%)和阿联酋(8.2%)。在中南美地区、石油储量最多的委内瑞拉(占世界的6.5%)在该地区占有4/5的石油资源。在欧洲及前苏联地区,修正后前苏联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6.1%,哈萨克斯坦占世界的3.3%, 其后是挪威(0.8%)和阿塞拜疆(0.6%)。在非洲,修正后利比亚所占的份额达到了3.3%,
其次是尼日利亚(3.0%)阿尔及利亚(1.0%),苏丹修正后也从0.1%升高到了0.5%。北美三国、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石油储量份额分别为2.5%、1.4%和1.2%。在亚太地区,石油储量最多的是中国,占世界的1.4%,其次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均在0.4%~0.5%之间。
2004年世界石油产量达38.68亿吨,比上年增长了4.5%。欧佩克的产量增长了7.7%达到15.88亿吨,从而继续赢得市场份额。伊拉克(增长了50.8%)和委内瑞拉(增长了13.8%)的供应有所反弹,但仍低于先前的最高水平。沙特阿拉伯的产量达到5.06亿吨,增长了3.7%,创历史新高。中东其他产油国产量也分别有所提高。伊朗增长了2.3%,达到2.03亿吨;阿联酋增长了5.2%,达到1.26亿吨;科威特增长了8.7%,达到1.20亿吨。俄罗斯也比上年增长了8.9%,达4.58亿吨。而美国由于墨西哥湾飓风的影响,产量下降了2.5%,但仍达3.30亿吨,排名其后的是伊朗和墨西哥(1.91亿吨)。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六位的是中国,达1.75亿吨。
2003年阿联酋的石油产量比科威特
A:高 B:低 C:一样 D:无法判断
根据下面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总体看来,2004年世界各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基本变化不大。但是由于BP公司修正了前苏联、哈萨克斯坦、伊朗、利比亚和苏丹等国的数据,特别是哈萨克斯坦从12亿吨修正到54亿吨,从而使各国在全球石油储量分布中所占的比例发生了一些变化。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影响到欧佩克在全球石油储量中的地位,其石油储量约占全球的74.9%。若从地区来看,中东石油资源最为集中,占全球的61.7%,其中仅沙特阿拉伯就达22.1%,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5以上,其次是伊朗(11.1%)、伊拉克(9.7%)、科威特(8.3%)和阿联酋(8.2%)。在中南美地区、石油储量最多的委内瑞拉(占世界的6.5%)在该地区占有4/5的石油资源。在欧洲及前苏联地区,修正后前苏联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6.1%,哈萨克斯坦占世界的3.3%, 其后是挪威(0.8%)和阿塞拜疆(0.6%)。在非洲,修正后利比亚所占的份额达到了3.3%,
其次是尼日利亚(3.0%)阿尔及利亚(1.0%),苏丹修正后也从0.1%升高到了0.5%。北美三国、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石油储量份额分别为2.5%、1.4%和1.2%。在亚太地区,石油储量最多的是中国,占世界的1.4%,其次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均在0.4%~0.5%之间。
2004年世界石油产量达38.68亿吨,比上年增长了4.5%。欧佩克的产量增长了7.7%达到15.88亿吨,从而继续赢得市场份额。伊拉克(增长了50.8%)和委内瑞拉(增长了13.8%)的供应有所反弹,但仍低于先前的最高水平。沙特阿拉伯的产量达到5.06亿吨,增长了3.7%,创历史新高。中东其他产油国产量也分别有所提高。伊朗增长了2.3%,达到2.03亿吨;阿联酋增长了5.2%,达到1.26亿吨;科威特增长了8.7%,达到1.20亿吨。俄罗斯也比上年增长了8.9%,达4.58亿吨。而美国由于墨西哥湾飓风的影响,产量下降了2.5%,但仍达3.30亿吨,排名其后的是伊朗和墨西哥(1.91亿吨)。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六位的是中国,达1.75亿吨。
关于石油产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04年伊拉克石油产量有较高的增长 B:2004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位列世界第一 C:除沙特和伊朗外,2004年中国石油产量分别为阿联酋和科威特的石油产量高 D:尽管2004年美国石油产量下降,但仍在世界上排为第三大产油国
石油密度指( )。
A:单位重量石油的体积 B:单位体积石油的重量 C:某一温度下单位体积石油的质量 D:某一温度下单位重量石油的体积"